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香港之颱風 (三)

香港之颱風 () 蕭國健

(: 蕭國健博士為現任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暨歷史研究所教授,本文「香港之颱風」節錄自蕭教授的著作《災患與香港史》, 並徵得蕭教授同意轉載。)

香港之最強勁颱風紀錄

開埠至日治期間重大之風災

1841-07-21 颶風襲港,尖沙咀、群帶路一帶英船、房屋、碼頭損傷無數。

1848-08-31 颶風襲港,壞船13 艘,毁數間屋。

1862-07-24 颶風襲港,損失嚴重。

1864-06-06 颶風襲港,豪雨成災,房屋倒塌甚多。

1865-06-30 特大風暴襲港,鐵行輪船東方號、高麗號及德忌利士的號遭重大損失。

1867-08-08 颶風襲港,海旁堤岸崩潰,洋輪、小艇損失及沉沒甚多。

1870-09-26 颶風襲港,損失嚴重

1874-09-22 (甲戌風災) 開埠以來最大颶風吹襲。沉船35 艘,死人4 千餘、毁房屋無

數,屍體葬薄扶林雞籠環墳場。

1881-10-14 颶風成災,船舶損失嚴重。

1884-09-10 颶風為災,海陸損失嚴重。

1889-05-29 颶風襲港,暴雨為災,連續兩天,千噸泥石瀉下。

1893-10-02 颶風為災,損失嚴重。

1894-09-25 颶風為災,損失嚴重。

1894-10-05 颶風襲港,再次遭災。

1896-07-29 颶風襲港,損失嚴重。

1900-11-10 (庚子風災) 颶風襲港,釀成巨災。沉没小船10 艘,貨船110 艘,死人

200 餘。

1902-08-02 颶風為災,水陸損失重大。

1906-09-18 (丙午風災) 特大颶風,天文台長疏忽,未作防風預報,損失極為慘重。毁

1052 艘,死1088 人。

1908-07-27 (戊申風災) 颶風成災,安慶輪沉沒,死424 人,陸上建築物被毁甚多。

1923-08-18 颶風襲港,水陸損失嚴重。

1926-09-28 颶風襲港,海上遇難者130 多人。

1927-08-20 颶風襲港,長達12 小時。

1929-08-22 颶風襲港,水陸損失嚴重。

1931-07-19 颶風襲港,沉船百數十艘。

1936-08-17 颶風吹襲達7 小時。

1937-09-02 (丁丑風災) 嚴重風災,沉船千餘艘,死人二千餘。

戰後曾掛十號風球之最強勁颱風,有下列多個。

颱風名字

日期

颱風名字

日期

姬羅莉亞

19579 21 23

雪麗

1968830 22

瑪麗

19606 4 9

露絲

19718 13 17

愛麗斯

1961 5 18 20

愛茜

1975 1012 15

溫黛

1962830 92

荷貝

19798 1 3

露比

19641010 13

愛倫

19839 7 10

黛蒂

196410 10 13

約克

1999 9 13 17


香港熱帶氣警告信號之歷史沿革

1884 年起,本港已採用一套以圓柱形、球形和圓錐形之信號系統,向港內船隻發佈熱帶氣旋之情況及大約位置之消息。當熱帶氣旋迫近香港時,則鳴砲警告居民,俗稱「燒風炮」。1907 年至1937 年間,曾以燃放炸藥之巨響取代鳴砲。

1917年起,本港開始使用1 7 號信號(風球)代表風暴情況。其中2號至5 號分別表示烈風將會由北、南、東、西四面吹襲。1931 年改為1 10 號,其中2號及3 分別表示強風由西南及東南方吹襲,4號為非本地信號,5號至8號分別代表烈風來自西北、西南、東北或東南四個方向,9號則代表烈風風力增強,10號代表颶風經已吹襲。此後234號信號少有發出,1930 年代後期且被取消。1956 年,1 號戒備信號及5號烈風信號之間加3號強風信號。

為免公眾混淆,由1973 1 1 日起,5 號至8 號風球分別由8 號西北、8 號西南,8 號東北、8號東南四個信號代替。此信號系統沿用至今。

最初,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為方便航海人士,其後且為大眾採用。1987 年起,天文台在發出8 號信號前之兩小時內,亦會發出預警信息。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