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美加萬里遊 加東釆風(一)

美加萬里遊 加東釆風(一) 梁文偉

加拿大從西岸的太平洋延伸到東岸的大西洋,擁的有版圖比中國還大,十省總和人口只有三千多萬。地大、物博、人少、污染低、融和、知足,締造了一個令人嚮往的樂土,避世的天堂。從險峻的西岸到大草原的東岸,並往上爬升至蠻荒北極神秘地帶,我們實在無法一一窺探其千變萬化的地貌,捕捉其多變的景觀。
這次參加當地著名旅行社加拿大東岸海洋四省七天之旅,沿途風土文物多姿多采,饒富趣味。你可以看到一個繁榮的大都會、一條千島河、一片廣闊原野、一個保守的歷史名城、一個清幽恬逸的小鎮、一條跨海長橋、一個高潮迭起的海灣、一個如綠野仙蹤的「香格里拉」。
2006年8月2日晨舍妹駕車接我倆和一對移居多倫多數年的退休夫婦到萬錦市某指定地點集合, 8:30 a.m.乘華麗旅遊車沿101國道東行,高大密封的玻璃窗令視線更寬廣,可將沿途美景盡收眼底。首站是安大略省(Ontario)的京士頓市 (Kingston)。安大略省矗立於五大湖畔,是昔日印第安人的千年福地,是航海者的毛皮買賣走廊,是加拿大的心臟,也是最美國化的省份。
京士頓座落於安大略湖 (Lake Ontario)與聖羅倫斯河(St. Lawrence River)的交匯處,是安省的咽喉,也是安省最古老的一個湖口城市。1841-1844年曾闢為加拿大首都。在北美殖民時期,這裡曾是英國人的重鎮,建有巨大牢固厚實的花崗岩亨利堡(Fort Henry),藉以抵抗美軍入侵 。全國首屈一指的皇家軍事學院 (Royal Military College of Canada),排名三甲 的皇后大學 (Queen’s University)及建於1843年的新古典式市政大廳 (City Hall)皆在車程視線範圍內。
著名的千島(Thousand Islands)風情是京市的第一賣點。我們在岩港(Rockport)碼頭登上專用觀光船沿聖羅倫斯河口出發,這河是美加之天然國界,是一條世界重要的貿易河;河道上散聚1000多個大小不一的花崗岩島嶼,絶大部份皆為私人擁有,當中有不少早已被美加超級富豪買下建屋,所見有古堡型、別墅型、度假屋型、嬌小玲瓏型、自然簡樸型等,統而言之,各有各風格,各自各精采,唯一可辨認島主的身份是懸掛的國旗。
觀光船可無拘無束地穿梭美加兩岸河道巡遊,細意聆聽導遊小姐珍妮花(Jennifer)在船艙廣播沿途風光,加深了解每個島背後的故事和浪漫淒美的傳奇,有悲有喜,頗自得其趣。可惜當日雲厚陰霾,天色如像吸滿水的海綿,景物黯淡無光,拍攝不到較滿意的相片。作對聯一首以記:「風聲浪聲海鷗聲、聲聲自在。天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結束兩小時的「千島遊河」節目後隨即驅車直放首都渥太華 (Ottawa),路程202公里。作為加拿大的首都,在多倫多、魁北克、滿地可三地包圍下就顯得有點平凡無奇。不過,這裡是政治掛帥之地,是操控全國3000多萬國民的福趾之都,是電腦科研人才的集中場所,近年更有「北方矽谷」之稱。首都人口30多萬,公僕入職條件必須懂英、法雙語,益顯地位尊貴。
1826年英軍佔據此地,宣稱附城 (Bytown),建造運河名麗都河 (Rideau River),連接渥太華湖及安大略湖;1855年改名渥太華,1857年維多利亞女皇更把她升格為首都。
渥太華市中心分為中、東、西三段,所有景點基本上都集中在這三區上。我們先往國會山莊 (Parliament Hills)參觀,為數不少的聯邦政府大樓鋪天蓋地充斥國會山莊,特別是威靈頓街 (Wellington St.)近麗都運河一帶,雄壯宏偉的國會大厦 (Parliament Building)就更鶴立雞群,成為渥太華的地標。她的和平大樓 (Peace Tower)及鐘樓配合著東西翼多個氧化青銅尖角屋頂,再加上維多利亞新哥德式風格,真有幾分像倫敦的西敏寺。
環目四顧,這裡青銅色建築此起彼落,歷史建築群古典博雅,仿如置身18世紀時代,著名的有附城博物館、菲蒙羅利亞城堡酒店 (Fairmont Chateau Laurier)、國會圖書館 (Congress Library)、羅特丹(Notre Dame)天主教大教堂、加拿大戰爭博物館(Canadian War Museum)、國立人類博物館 (The National Museum of Mankind) 、國立科技博物館 (The National Museu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最高法院 (The Supreme Court)、加拿大皇家鑄幣厰 (Royal Canadian Mint),加拿大最頂尖的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等皆令人目不暇給,教人讚歎。因行程緊密,導遊獨安排我們進入皇家鑄幣厰參觀,其它則只好在外圍溜覽。筆者這次和摯友結伴同遊,抱著悠閒隨緣之心,不強求,對旅程中面對一連串的新鮮感已覺滿心歡喜,欣然接受了。 (待續)

相片描述: 雨後的渥太華國會山莊遠景

旅遊隨筆 追尋探索,樂趣無窮

旅遊隨筆 追尋探索,樂趣無窮 黃梓莘

前文提到的,都是關於特殊地理上的體驗問題,所舉的例仍有發展空間的。下面,我將轉到較深層次,也是旅遊的核心價值問題 ---就「增廣見聞」而言,無可否認,遊水望山,登長城,探故宮大苑,見聞的確增廣了,眼界也開了。這種理解是對的,但只初步的,最起碼的。

為了增加旅遊「效率」,我們可不可以在這基礎上提升一下,加多點點要求呢﹖又以好望角為例,除了「一角兩洋」外,它的發現對歐亞的通航,有甚麼意義﹖為什麼叫好望角﹖好望角的開發對南非有甚麼影響…..於是乎,通過一個岬角,進而對南非有進一步瞭解,「效率」是不是大得多﹖

比如去歐洲遊,在義大利由北而南,又由南往北打了一圏,於是心中有了大概印象。回到香港,看到立法會大樓,有些人說,這是歐洲式;有人會準確些說是希臘式;而你通過深入追尋,會指出它用的是希臘的愛奧尼亞式柱廊設計。對於半島酒店,是甚麼式呢﹖中央圖書館,又是甚麼式﹖而你更會意外地驚喜,發現上水某商場內,竟然出現了仿科斯林式柱文設計,這一發現,使你甜在心頭,禁不住的喜悅,因你早已認識它而產生親切感的共鳴。
今天世界的人,都說希臘是西方文化發源地。當你到過埃及,參觀過開羅博物館,深遊過尼羅河兩岸神殿,你就會驚異於希臘的柱式,竟會有埃及的影子。而發覺博物館內林立的法老像群中,有些是異於一般法老模樣的。高佻個子,瘦削臉龐,鼻樑尖高;原來這些就是希臘人,在統治埃及期間,也仿傚埃及制度自己當上法老。帝王谷內著名的女王大殿,她就是希臘女王,她除了摒棄金字塔外,還按自己意思,創立了穿希臘袍的歐西裏斯柱,成為獨一無二的柱式。因此,西方文化源頭並非止於希臘,希臘是通過統治埃及,再加上貿易往還,把埃及文化帶到西歐去。

以色列也是埃及文化的傳承者。摩西的帶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紅海分開兩半的傳說,說明以色列人長期接受埃及文化的薰陶,自然也是傳遞者。

在埃及旅遊時,不難發現埃及人很自傲,認為埃及是五千年古國,有深厚文化,是世界之母。故他們以埃及人為榮。不承認自己是阿拉伯人。但是,他們給來自麥加的勢力壓迫下,他們臣服了,他們放棄了幾千年奉行的宗教信仰,捨太陽神不顧,改為每天五次趴在地上阿拉一番,也不用埃及文,不講埃及語,他們真的奴性到這個地步,穆罕默德將埃及人由裡到外,從頭到腳徹底征服。這樣,你說埃及的文化到底走到那裡﹖他們骨子裡是否仍是埃及人﹖

若叫埃及人站在西班牙人面前,他將無地自容了。西班牙這回更奪得大力神盃歸,舉國歡騰,全世界為西班牙奪錦標替他高興。這喜訊正好替西班牙注入一口強心針。因為西班牙正如希臘,遭遇了同樣的經濟上難題。而大家可曾記得,前幾年美國牛仔總統初登寶座,便拉攏夥伴出兵伊拉克,還拖了西班牙落水。以西班牙這樣一個弱國,自顧不暇,為何還要強出頭呢﹖當你去到西班牙,也到過南部的安達魯絲,就會發現,原來阿拉伯人,曾經長久地盤踞侵佔過,西班牙人沒有屈服,起來反抗,初期把他們趕到南方,之後,在此地也頑抗了二百多年之久,直到二次大戰,才把阿拉伯人徹底趕出歐洲,這口烏氣怎能不出。因此出兵伊拉克之舉,於是一拍即合。雖然是西班牙經歷了它七百多年的阿人統治,儘管留下不少阿拉伯人風情,但是西班牙人仍然說的是西班牙語,信的是天主教,沒有向統治者作出任何屈服,半點也沒有,骨頭真的很硬。埃及人真的枉負五千年古國之名。

這就是通過旅遊,而從中可以拆解到今天社會現象之謎,是不是很有趣﹖

今知有一個島,不是叫褔克蘭群島,沒那麼遠,在亞洲的,據說島上多的是珍珠玉石,大概是所羅門王收藏的吧。見到這島上的廟宇,除龍山古寺外,餘的廟宇屋脊樑都是中央低陷下去的像透了人的腰骨挺不起來的樣子。見到這些屋脊樑,我就想起魏國的曹操,這位奸雄愛透了已為人妻的吳國美女大小二喬,誓要攻陷吳國後奪為己有,並下令建造銅雀台作藏嬌之用。台廣,樑便要夠粗、夠長、夠直。探得深山有千年巨松一棵,亭亭如華蓋,匠以為神,不敢擅伐,報之操,操大怒,親往拔劍斫之,誰知血涔涔出,操亦大驚,得頭風病,引致華陀被誅事件。故知屋樑必要直。由於那島上廟宇屋樑彎曲,使人也聯想到他們的國際外交形象,就是予人卑怯諂媚,毫無骨氣,直不起腰來的樣子。此所以引用柳宗元所雲︰「不為偉人,而為是物」,人與物到底是有互相類似的。

在旅遊時,看到眼景物,能不為表像所惑,轉而去探求內在元素,這是最有價值的旅遊。

下面,想用長城作例子,也並非有意詆譭長城偉大的意圖。當任何一位上到長城,都會被它的雄偉氣勢所震撼。但是,如果沒有李斯的一句話,沒有秦始皇這暴君,長城肯定造不成。孟姜女的故事,只是冰山一滴水,在皮鞭摧擊下,多少伕力流盡了最後一滴汗,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多少個家庭妻子兒女,長時期地牽腸掛肚。故亦可以說,長城是一條從衛星上可以望到的由不少家庭血淚造成的巨碑。

又說回到埃及吧。所有見過金字塔的人,都會被它震懾,當走進塔內,看到所有巨石,四方平整,疊砌得無隙無縫,到底是怎麼搞的﹖無車無船,怎麼搬運﹖無起重機械,怎麼搬上去﹖沒有鐵器,沒有炸藥,怎麼採石﹖怎麼打磨﹖怎麼校正東南西北方位﹖還有塔的高度,怎麼釐定才能既穩健又顯得雄偉﹖

今天的塔高,已不像從前了,盜墓的人不但盜陪葬品,還盜石頭。但塔的高度,大抵可從以下得出端倪︰底長200,高100,顯得太矮;底長200,高200,過高勢危,危則易倒;若底長200,高150,那便恰到好處,既穏如泰山,也顯得雄偉莊嚴。若從角度去測量,就是52.5度,更簡單,只要在四個角定點,校出基本角度,半點麻煩也沒有。

當你走進金字塔,接觸到四千多年前古文化時,內心一定引起震慄之餘,可有興起一種追根究底的衝動﹖埃及是否就是世界之母﹖世界文明的起點﹖那兩河文化中的巴比倫文明又如何﹖如果一旦發現竟然有比巴比倫更早的文化,而又幸運地給你接觸到了︰原來蘇美文明比巴比倫更早地出現世界之上,而所謂世界之母的埃及文明,也不過受蘇美文明的影響,而這些文明,都成為西方文化的源頭時,你內心感受的興奮之情,是否覺得世界是這般奧妙得不可思議,端的不枉此行,甚至不枉此生﹖

這就是「追尋、探求」的結果。
我們遨遊袓國河山時,為了做好漢而登上長城,感受到長城的偉大,如太陽燦燦金光,照耀大地。又當你來到仰韶文化,參觀半坡遺址,當你看到那些平凡的罎罎罐罐,破陶碎瓦上的劃劃,朋友,不要輕輕錯過,這是中華民族的源頭,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成就,是袓先們經歷了好多世代積累下來的心血,才能脫離結繩記事而到符號記事,是進入文字的開始步伐。你看到的不止是太陽的耀目光芒,簡直就是看到新宇宙誕生的絢麗過程,華彩萬道,不可逈邇。因為你已接觸到,用雙手撫摸到中華民族的黃河文化的源頭。你會不會立即衝上山頭,站在高崗上振臂高呼︰「炎黃文化,萬古長青」呢﹖

有所為的旅遊,原來是很有趣,令你其樂無窮,令你嘆為觀止,令你鍥而不捨,令你覺得不枉此生。對嗎﹖
旅遊隨筆之四(全文完)

香港史記 香港之颱風 (二)

香港史記 香港之颱風 (二) 蕭國健


(註: 蕭國健博士為現任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暨歷史研究所教授,本文「香港之颱風」節錄自蕭教授的著作《災患與香港史》, 並徵得蕭教授同意轉載。)

丙‧颱風名稱之改變

1979 年之前,北半球西太平洋形成的熱帶氣旋,均以女性的名稱命名,而南半球西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則使用男性名字。1979 年起,北半球西太平洋形成的熱帶氣風名字,以男女名字交替排列。其時之四組熱帶氣旋名稱排名次序如後︰

北太平洋西部熱帶氣旋名稱(1979 年3月1 日起生效)

Column 1 表一

Column 2 表二

Column 3 表三

Column 4 表四

Andy 安迪

Abby 艾比

Alex 阿歷斯

Agnes 安娜絲

Bess 貝絲

Ben 本恩

Betty 比蒂

Bill 比爾

Cecil 賽西爾

Carmen 嘉曼

Cary 卡里

Clara 嘉麗娜

Dot 黛蒂

Dom 道文

Dinah 戴娜

Doyle 道爾

Ellis 艾利斯

Ellen 愛倫

Ed 義德

Elsie 愛茜

Faye 菲爾

Forrest 褔雷斯特

Freda 法妮黛

Fabian 費邊

Gordon 戈登

Georgia 喬治亞

Gerald 杰拉爾

Gay 姬伊

Hope 荷貝

Herbert 赫伯特

Holly 荷莉

Hazen 克遜

Irving 伊文

Ida 艾黛

Ike 艾克

Irma 艾瑪

Judy 珠蒂

Joe 喬伊

June 琴茵

Jeff 謝夫

Ken 肯能

Kim 甘茵

Kelly 凱利

Kit 吉蒂

Lola 露娜

Lex 力士

Lynn 林茵

Lee 字宜

Mac 麥克

Marge 瑪琪

Maury 梅理

Mamie 瑪媚

Nancy 蘭茜

Norris 諾里斯

Nina 蓮娜

Nelson 納爾遜

Owen 歐文

Orchid 奧潔

Ogden 奧格登

Odessa 奧迪莎

Pamela 柏美娜

Percy 珀西

Phyllis 菲莉絲

Pat 帕特

Roger 羅杰

Ruth 露芙

Roy 羅伊

Ruby 露比

Sarah 莎娜

Sperry 史伯利

Susan 蘇珊

Skip 史基培

Tip 泰培

Thelma 黛瑪

Thad 達德

Tess 戴絲

Vera 維娜

Vernon 維農

Vanessa 雲妮莎

Val 華爾

Waye 韋恩

Wynne 雲茵

Warren 華倫

Winona 雲璐娜

1985-1988 間,表一Bess貝絲改作Brenda 布倫達,Pamela 柏美娜則改作Peggy 蓓姬。餘依1979 年。1987-88 年時,表三Ike 艾克改作Ian 伊恩,餘依1985 年。

1989 年,北太平洋西部熱帶氣旋名稱再次改變,四組名稱排序如後︰

北太平洋西部熱帶氣旋名稱(1989 年10月12日起生效)

Column 1 表一

Column 2 表二

Column 3 表三

Column 4 表四

Angela 安琪拉

Abe 艾貝

Amy 艾美

Akel 艾素

Brian 布賴恩

Becky 貝姬

Brendan 布倫登

Bobbie寶碧

Colleen 歌蓮

Cecil 賽西爾

Cattlin 嘉蓮

Chuck 蔡克

Dan 丹尼

Dot 黛蒂

Doug 德格

Deanna 汀娜

Elsie 愛茜

Ed 義德

Ellie 艾莉

Eli 艾里

Forrest 褔雷斯

Flo 芙露

Fred 法雷德

Faye 菲爾

Gay 姬伊

Gene 振納

Gladys 格拉斯蒂

Gary 加里

Hunt 享特

Hattle 海蒂

Harry 夏里

Helen 海倫

Irma 艾瑪

Ira 艾拉

Ivy 艾菲

Irving 伊文

Jack 傑克

Jeana 珍娜

Joel 喬爾

Janis珍妮斯

Koryn 高蓮

Kyle 卡魯

Kinna 金娜

Kent 肯特

Lewis 路易斯

Lola 露娜

Luke 路加

Lois 洛伊斯

Marian 瑪麗安

Mike 邁克

Mireille 美妮

Mark 馬克

Nathan 彌敦

Nell 妮爾

Nat 納德

Nina 蓮娜

Ofelia 奧菲麗亞

Owen 歐文

Orchid 奧潔

Omar 奧馬

Percy 珀西

Page 比芝

Pat 帕特

Polly 寶莉

Robyn 羅萍

Russ 羅士

Ruth 露芙

Ryan 萊恩

Steve 史提夫

Sharon 莎朗

Seth 賽斯

Sibyl 斯寶

Tasha 泰莎

Tim 添姆

Thelma黛瑪

Ted戴德

Vernon 維農

Vanessa 雲妮莎

Verne維恩

Val 華爾

Winona 雲璐娜

Walt 和路迪

Wilda 維爾達

Ward 華德

Yancy 仁斯

Yunya 容雅

Yuri 俞里

Yvette 伊維特

Zola 蘇拉

Zexe 澤奇

Zelda 斯露達

Zack 扎克

(待續)

西北長城印象(八)酒泉市

長城印象系列

西北長城印象(八)

酒泉市


長城今猶在 遺蹟話滄桑


南山積雪 (明)戴弁

酒泉城外碧雲端,萬叠芙蓉雪未乾。

素影欲迷銀漢迴,晴光不逐暖風殘。

氣吞沙漠千山遠,勢壓番戎六月寒。

公館日長清似水,幾回吟望倚欄杆。


我們來到酒泉。酒泉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張掖,西鄰新疆,南連青海,北界内

蒙古和蒙古國。早在唐漢時期,酒泉就商家雲集,來自山西、陝西、河南的商人特別多,他們成立商會,建設會館。

市政府王科長接待我們,他介紹說:「酒泉市東西長约680公里,南北寬约550公里,總

面積19.12萬平方公里,佔甘肅省面積的42%是地級市。全區共轄酒泉、玉門、敦煌三市和金塔、安西、肅北、阿克塞四縣。屬祁連山疏勒河流域,在西漢時是一個重要驛站。酒泉海拔1499米,人口約100萬,有漢、蒙古、哈薩克、回等24個民族。酒泉農業發達,盛產紅洋葱、玉米、甜菜、棉花等,外銷韓國、日本。此外,酒泉亦出產石油和鐵鋼。」


邊灣灘長城


下午豔陽朗照。車子在茫茫的戈壁灘上走。不久我們到達目的地──邊灣灘長城的外圍。它位處酒泉市北侧,修築於明朝弘治五至十年 (1492—1497) ,由明將彭清所築。嘉靖、隆慶年間重修,萬曆年間修成。

下車後,我們遙望看到遠方的長城影子。在烈日下走着,走着,我們腳下的土壤改變

了。我們踏入鹽漬地的範圍。這兒的土,没有一般土的質感,它似是風化了的肌膚,細軟的錦緞。這是鹼化了的土,這土的含鹽量過高,風乾時似沙子,一粒一粒的,濕時太鬆軟,無法種植。牛羊吃了青草,牙齒癢癢,就去啃土上的鹽巴。大伴兒提起勁,使力地,一步高,一步低的浮踩在綿土上,看着遠方的長城向我們招手,感到好不新鮮。


十多分鐘後,邊灣灘長城終於到了!這段遺址飽受大自然力量的風化影響,不少部份的

墻腳部份坍塌嚴重,有時墻體已全倒下了,遠方只見到一個個隆起的土堆。王科長介紹說:「邊灣灘長城為東西走向,由西南文殊山脚起,向北經嘉峪關,折東抵新城堡、兩山口、明沙窩、上、下古城,跨臨水河,東南連接邊壕頭。它是夯土建築,寬12-20米,壕長19公里,向東至苦水界碑。」王科長補充:「據1983年勘察,從酒泉市北側邊灣農場西北部起,長城殘壁斷續相連,遥望宛然如城;懷茂中學以東至夾邊溝水庫,長约13.5公里,墻垣倾塌殆盡,唯見高大的土樑横似長龍。」


驀然,我們遙望到一羣羣的綿羊,在頭羊的領導下,在不遠處穿過長城的間隙走過,牠們

頸上清脆的鈴響隨風飄盪,為這片靜寂的大地譜出美妙樂章,振動我們的心弦!大伙兒聽着,看着。終於懷着依依不捨的心情,漫步離開。



西漢酒泉勝蹟


下午,大伙兒來到位於酒泉市古樓東的酒泉公園,這是河西走廊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具

備2000年歷史的漢式園林。公園正門是仿漢闕式門樓建築,正對着門樓是品字形三開間牌坊,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牌坊兩側的佛祖廟和文昌閣,是公園內的寺廟建築。園內鳥語花香,古樹參天,湖光明媚,亭台樓閣,雕樑畫棟。


我們漫步穿過葡萄長廊,見一個用花崗岩雕成的大酒樽,上面鑲刻李白詩句:「天若不愛

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進入月洞門,見一碑亭,裏面立一石碑,上面刻「西漢酒泉勝蹟」,前方是由石條堆砌的方形泉池──「酒泉」。西漢名將霍去病,他在18歲任侍中,期後隨大將衞青六次出征匈奴,屢立戰功。他英年早逝,年僅24歲。相傳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兵萬餘人出隴西,過焉支山,破匈奴後收復河西。漢武帝賞賜三罎御酒以作犒賞,霍去病下命把酒倒進這一眼泉,與將士共飲同慶。從前「酒泉」得名。此段歷史亦刻於碑上,供人回顧。


我們靜坐湖邊,看着,欣賞着。酒泉公園有一天然湖泊與酒泉一脈相承,水位同漲同落。

湖心亭和楊柳樹的倒影蕩漾湖中,一份自然和諧,寧靜綺麗的感覺猶然而生,令人印象難忘。 不覺間,夕陽已西沉。

(待續)



參考書籍:

1.〈河西走廊──邊塞 古道 祁連〉陳淮著 西部大地文化傳播

2. 〈酒泉導遊〉 酒泉市旅遊局編 中國旅遊出版社

3. 〈西塞雄風──隴右長城文化〉 薛長年著 甘肅教育出版社

4. 〈百年美文(下)地域卷〉 季羡林主編 百花文藝出版社


一個發人深省的旅程 東龍島 梁本添

一個發人深省的旅程-----東龍島 梁本添

東龍島本人不下多次往遊,每次均回味個中樂趣,尤以噴水岩更永刻難忘。今次重臨,帶著興致勃勃的心情,引導一班80後之小夥子,小妮子去感受大自然的奧秘。誰料集合時被這班八十後粉碎曬心中的喜悅;早年的我,必然破口大駡,還好今天的我,竟能採取容忍之道,寬量之心,來迎接下一拍的旅程。
“遲到”是一種極惡劣的行為,不但影響友人久候的心情,而整日的行程也被拖累,大大修改。沒想到這班80 後有如此壞習慣,原本腦海中美好的印象,也被此行為嚇怕,頓時給與零分的感覺。但靜心下來,回想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都有缺陷,人怎可能沒有缺點,太完美也非好事,人總是從缺點突破,才漫進人生。但姑勿論怎樣,”遲到”始終是一件不能表揚的行為。當日的我,態度自如,採取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情,迎接未來,莫非自己已達到處事的最高境界。哈哈!
回說東龍島,一個接近市區又面臨大海的奇妙島嶼,容易去又容易忽略的小島。它扼手進出維多利亞港的航道要衝,又因鄰近大廟的関係,故稱”佛堂門”;小島清幽別緻,島上的雞乸山,肚臍洞,噴水岩,184 小燈塔,合稱東龍四寶。但又有幾多遊人能一一暢遊,因部份勝境均無路可尋,並要手足齊用,才抵達景觀,(除雞乸山外,三大勝境均乏人問津)。試問又有幾多遊人能接受這挑戰。今次這班小夥子、小妮子第一次參與此形式的活動全心全意投入這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可愛獨特之處,全程均表現青春氣息,動感的活力,在此挽回不小分數,但始終不能彌補”大遲到” 的差誤,期望下次參與時能有零的突破。

大嶼山 佚名

大嶼山 佚名

離島風光靈毓秀
溪澗清泉石奔流
叁陸零空俯遠景
大佛嶺上妖難留
山居歲月人稀少
歸隠林泉上佳休
炮台遺址今猶在
昔日要塞鎖咽喉
漁村世代鄉情厚
日落黃昏一望收
名園落户招遊客
絡繹於途顯其優
極目碧海天同色
四顧瞻眺樂也悠
(2011年7 月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