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觀鳥,人生 (上)

觀鳥,人生 (上) 林超英


(註: 本文節錄自去年七月十五日林超英先生 (前天文台長) 假尖沙咀龍堡童軍中心十樓主講「觀鳥,人生」講座。本文為講座內容撮要,並徵得林先生同意轉載。

打開心窗 選擇看見

我自小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在中學階段選讀理科。大學畢業後我加入了天文台工作,我幸運地把個人的興趣轉變為事業。當年我在工作之餘為尋找新的興趣,便參加了港大校外課程部主辦的「香港鳥類」課程。記得第一次參加觀鳥活動我們竟前往了香港一處墳場,那是一次十分奇妙的經驗。一般人認為墳場是一處標誌死亡的地方,但我卻發現清靜的墳場竟是充滿生命和活力氣息的地方! 在那裏我第一次看到了紅耳鵯、白頭鵯、珠頸斑鳩等鳥類在四周的樹上和草叢中活動。

自此以後上班途中,我開始看到很多雀鳥在我身旁出現。以前我竟從未看見到牠們! 這個發現,對當年二十多歲年輕的我造成很大的衝擊。我開始反問自己: 「為什麼以前我看不到這些鳥? 我豈不似是一個失明人士,錯過了很多未曾看到的東西!」

又有一次,我在九龍城抬頭觀看天空。當時上空剛有一架噴射機飛過不久,有一隻斑鳩正在跑道尾低空飛行,牠被漩渦的氣流捲至團團轉。另一次,我見到另外一隻斑鳩意外地踫上一條懸空的電線,結果翻了好幾個跟斗。記得我初時跟隨師兄們觀鳥,感到他們很神奇,他們仿似擁有特異功能,如此容易看到雀鳥的所在。但經歷一段時間後,我自己也擁有了這種能力。我終於明白: 我們要看見東西,不是光靠眼睛,還要靠我們用心,以及用腦。所以學習觀鳥的第一階段,是先要學習看見牠們。其實雀鳥飛過時,牠們會發出光線,產生一個物理現象,在人眼中形成視覺,用佛家說法是「色」,觀鳥者入門時是把滿眼的「色」轉化成「見到」的對象。愛好觀鳥者會沉迷在這種「見」的感覺。

「漂亮」的麻雀

人們倘若能打開心窗,便能看見自己以前所未見到的。人的腦袋有很多記憶體,會按個人的喜愛和經驗作出選擇。如果一個人不重視觀鳥,雀鳥飛過他的身旁他也會視而不見。人們要知道自己是活在一個過濾網內,多時只選擇看到或聽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繼而處理這些訊息。人們如果要活得舒暢自由,便要懂得打開自己的過濾網,離開它的束縛。觀鳥讓我學會在面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人和事物時,採取敏銳的視覺和聽覺接觸和認知他們。

觀鳥要求我們首先發現 (見到) 小鳥的存在,看着牠,再確定牠的身份。例如我們看見了麻雀,知悉牠是麻雀。我們要學會分類,不把麻雀當作麻鷹。我們看見麻雀,要知悉牠並不只是一團棕色的物體。記得早年我曾邀請過太太繪畫麻雀,曾聽到她在繪畫時意外地發現了麻雀的美麗,發出過驚訝的讚嘆。大家在野外陽光下看見麻雀,若細心觀察,便會清楚看到牠們身上有黑色、白色、灰色和不同層次的棕色,十分美麗。這個由「見」到「看」的過程,讓觀鳥者不斷發現新鳥種,開始發問和認識牠們的名字,然後學習判斷和分類。這便是人們進入知識領域的階段,是觀賞大自然事物的起點,發現的歷程帶給觀鳥者嶄新的驚喜。

認識「名詞」 找出「重點」 分析「差別」

觀鳥的初學者通常難以分辨不同的鳥類。記得多年前的一天,我問帶領觀鳥的老師喜鵲和鵲鴝的分別,老師回答: 「這兩隻鳥有很明顯的分別」,我仔細再看,仍然感到一頭霧水。對我來說,眼前的兩隻鳥兒是一模一樣的,我沒有看出牠們的分別。後來經過一段日子,我摸索出兩者的差別,牠們的大小不同,此外,一隻的尾巴全是黑色,另一隻的尾巴卻是中央黑兩邊白。這件事啓發了我,一些事物對你來說可能是明顯,然而他人卻可能難以明白,因為他並沒有和你相同的經歷。知識的起點是要求人們找出重點。觀鳥讓我學習到在工作的機構與人共事,凡事要不厭其詳,用心理解他人困難所在。有需要時對未能明自己訊息的同事,要多次重覆和闡釋自己的意思,令他們最終明白。愈聰明的人愈要小心自己,因為他們會容易變得自以為是,以為別人全都明白和認同自己的意見,誰知別人和自己仍存在極大差異,他未有成功令別人了解自己的想法。

觀鳥者如果只觀看在靜止狀態的雀鳥,記錄牠們的頭部、眼睛、喙、翅膀、羽毛、腳、尾巴等身體特徵、它們的大小、長度、顏色和形狀等,這樣祇是把牠們當作標本而矣。在野外,觀鳥者其實觀看雀鳥全方位的動靜表現。我雖然不是信徒,可是在野外觀察多了,感到聖經的話很有道理: 「仰觀天空的飛鳥,牠們不播種,也不收穫,天父還是養活牠們。」以麻雀為例子,我們看到牠們活潑地飛來飛去,沒有任何擔憂明天的感覺。相反,城市人卻有很多憂慮: 父母擔憂子女,學生擔憂考試,上班一族擔憂飯碗……。為什麼人有這麼多憂慮呢? 既然歷史原因令雀鳥生存到今天,自然環境必然讓牠們具備生存的條件,同樣道理應該也適用於人頪。聖經內說的信心和希望是人類面對未來的重要信念。

「觀」的字義

香港人長期生活在廣告的影響下,受它們的「恐嚇」太多,例如購買不同項目的保險保障自己。觀鳥愛好者從所觀看的雀鳥身上,看到牠們面對環境的種種變化,把自身的生命交託給自然的生活態度,啓發觀鳥者反思人生的真義。中文的「觀」字內的兩個口,令人想到兩隻大眼睛,在靜靜地看。兩個口下方的「隹」字是鳥的意思,上方的「艸」頭像竪起的羽毛,有些人認為觀字左面一半代表一隻貓頭鷹。右邊的「見」字代表有一個人在看着。「觀」字的意義是指一個人和一隻雀鳥在某一個距離內互相觀察,彼此平等,互不侵犯。「觀鳥」的最高境界是人雀互望,觀鳥者不會侵犯雀鳥,而會尊重觀的對象。在香港雀鳥不太害怕人類,公園中常有麻雀走近遊人,令人感到親近。

「觀」不只是一「刻」之功,雀鳥相片的拍攝屬於「看」鳥,拍攝者在一瞬間要補捉雀鳥當時的面貌、型態。「觀」鳥需要一段長時間,在安靜的環境下專心地看,看到雀鳥在不同時間的變化和過程,如行走、覓食、求偶、休息、哺育雛鳥等。觀鳥者亦不只求看到雀鳥的變化,是在觀看中了解牠們,在這個過程中,觀者會投入自己個人的價值判斷。

(待續)

全面遊與重點出擊(下)

全面遊與重點出擊(下) 黃梓莘


在可見的東歐諸國中,波蘭、捷克與匈牙利都較接近西方水準,俄、羅、保,都顯得落後、貧窮,特別這俄國,曾經令幾許中國青年嚮往,竟是如斯不濟與落後,令人思索。到底它凴甚麼令人著迷如許? 或是這些五十年代中國年青人的頭腦太簡單了?
北歐是有四個國家,多是四國串連遊,或再加上冰島,更是妙絶行程。

這些曾是維京人國度的,已實行改良版社會國家,没有西歐濃郁而深沉的文化傳統,也没有處處玻璃幕牆的現代感,而有自已獨特的稱之為維京文化的另一種魅力。他們實行經濟計劃,稅奇重,但人民生活終生受保,只要不犯法。故這裡治安極好。人人接受高等教育,努力工作,只是工資越高,稅也交得越多。我們香港人,能否受得了? 今天的社會運動者,又有沒有深思過?
就這樣,他們避過了獨霸鯨吞的資本主義經濟,也避過了資本家與無產者的資源再分配鬥爭。他們巧妙地突破了社會發展過程中难以解決的深層次矛盾,進入了一種人間永遠渴求而得不到的樂土,人們稱它做香格里拉。
香港每年十二月後出籠的聖誕老人,就住在這裡,是真真正正的北極圈上聖誕老人村,還可直出極北點的北岬,更下撫北冰洋。夏天看看午夜太陽,冬天望北極光。遊一點卻可達到兩個目標,極北與北冰洋。
南歐,一般都以西班牙與葡萄牙為主。其實葡萄牙是歐洲中最西點,而西歐中,意大利又何嘗不是位處南歐? 當車輛由北向南行駛時,便會發覺山形在變了,崚峻尖削不見了,看上去越來越似香港的山,而意大利人皮膚,其實也不像白種人,倒像晒黑了的香港人皮膚。有一點要提出的,這兩牙為一般香港人所忽視,因人們只鍾愛到米蘭買時裝,巴黎買化妝品。其實西葡均蘊含了極深厚而多元的文化。若果你是一個文化藝術的愛好者,到西葡你一定得到豐足的回報與享受。

一個巴塞隆那與一個格林納達,足以使你此行不虛,值回票價。儘管這個票價,其值僅次北歐,相當的貴,相信這也是較少港人問津原因之一,但少人理解兩牙也是另一原因。因一般旅行社為遷就價錢,只辦馬德里與巴塞隆那,讓人有黔驢技窮感覺。其實它據有海明威評為人生必須圓的太陽海岸之夢,更有阿拉伯弍百年經營的格林納達,更有葡國大教堂,有最西點拜侖詩詠為《地之尽頭,海之起點》的大石角,更有最南點直布羅陀。有一程兩牙遊竟有如斯豐富收穫,夫復何求? 一程兩牙遊,已可包括歐洲最南和最西點了,不是超值是甚麼?
於是,我們整個歐洲遊中,已可深入北冰洋,探最北點---北岬,最西點大石角,最南端的直布羅陀。最東端嘛,那可麻煩,歐洲的東端在蘇俄境內烏拉山麓,據知這裡的樹木形態,與亞洲形態有明顯差異,歐洲以針葉林為主,亞洲以闊葉林為主,但這一烏拉山的最東點,只能從夢中去追尋,也留待有心人去實現了。

而我們在有目的地,有計劃地這樣追求,比較於在香港境內遊的最東的長咀,最南的蒲台島南角咀,最西的大嶼山鳮翼角,最北的企山咀何其相似,但其難度相應也大得多,這個《難》,係指其行程必需選擇包含在內,費用因較偏遠而較昂貴,對於那些無心追求者,自然採取放棄態度,人家放棄,而你去堅持,就是你的成功處,其滿足感也自然相對的大。

除歐洲外,其他洲自然也有其《極》。比如最東的,應是新西蘭的某一點,我知新西蘭女王鎮,麥當勞快餐店就是全球最早開門營業的一間,因為這裡是全球最早天亮的,云云;而最南的還有非洲的好望角,還有南美洲的峽恩角。下回會加以描述。
旅遊隨筆之二 (待續)

香港的英式地名趣談

香港的英式地名趣談 龍鎮邦


自1842年清廷割讓香港給英國 , 及後1898年租借新界 , 直至1997年回歸祖國 , 香港經歷了一個半世紀多的殖民統治 , 遺留下來很多英式地名 , 頗值得回味 。

這篇短文不談街道名稱 , 只談山水地名 。 先由港島開始 , 最為人熟識的當然是 Victoria Harbour 維多利亞港及 Victoria Peak 太平山 , 兩者命名想是獻給當時在位的 Queen Victoria 維多利亞女王 。 其實港島由西至東各山峰都被冠以英式地名 , 計為 Mount Davis, Victoria Peak, Mount Kellett, Mount Gough, Mount Cameron, Mount Nicholson, Mount Butler, Mount Parker, Mount Collinson 及 Pottinger Peak 。 至於村名 , 最經典的要數 Aberdeen 香港仔及 Stanley 赤柱了 , 南區還有一處叫 Little Hong Kong , 請勿誤會 , 不是香港仔的別名 , 而是黃竹坑老圍 , 該處曾建設有全港最大的軍火庫。

九龍方面英式地名不多 , 唯一可數 Tate’s Cairn 大老山和鄰近的Tate’s Ridge 和 Tate’s Pass 大老坳 。 西貢區亦有一組相連地名 Hebe Haven 白沙灣 Hebe Hill , Lower Hebe Hill , 和 Hebe Knoll 。

至於新界北部就較多了 , 可能是因為該區較多英軍營地 , 要滿足軍士們的思鄉情吧 ! 首先是將英國兩個最高山的名稱搬到香港來 , Ben Nevis 為全英最高峰 , 1343米 , 位於蘇格蘭中部 , 名字被冠於沙頭角的紅花寨 (489米) , 旁邊的紅花嶺就叫 Robin’s Nest , 倒與山腳的麻雀嶺村相配合 。 而另一山名 Snowdon , 1085米 , 位於威爾斯北部 , 有登山小火車直達山頂 , 名字則被冠於麒麟山與雞公嶺之間的337米山峰 (官方地圖無名字 , 旅行界稱[大羅天]) 。

除了獨立的山峰外 , 有多處山嶺地帶 , 亦被冠上英國本土山脈名稱 。 North Downs 是位於倫敦南部的一列山丘 , 被冠於落馬洲至羅湖間的山嶺 , South Downs 是位於英國南岸的一列山丘 , 被冠於牛潭尾至粉嶺間的山嶺 , 包括上面提及的Snowdon 山 , Cheviots 是位於英格蘭和蘇格蘭間的界山 , 被冠於上水華山山脈 , Mendips 是位於英國西南部的一列山丘 , 被冠於沙頭角紅花嶺至紅花寨 , 包括上面提及的Ben Nevis山 , 最後 Cotswolds 是位於英國西南部近威爾斯的一列山丘 , 被冠於龍山至八仙嶺一帶 , 算是範圍最廣的一處山脈了 。

而在新圍軍營附近 , 有一組互相關連的山名 , 頗為有趣 , 主體是 Queen’s Hill 皇后山 , 山下原有皇后山軍營 , 跟著是 King’s Hill, Duke’s Hill, Princess Hill , 還有 Dog Hill, Puppy Hill, Cat Hill, Kitten Hill , 真是整個家族連寵物都由英國搬到香港來了 。

山名全是英國土產 , 但有多條河流卻改了印度名字 , 令人費解 , 或是當時駐軍包括了印度籍人士 , 也要照顧他們的感情吧 ! River Indus 印度河大家一定知道 , 其實就是北區的梧桐河 , 還有它的支流 River Beas 雙魚河 , River Sutlej 石上河 , River Chenab 軍地河和 River Jhelum 丹山河 , 另一條印度名河 River Ganges 恆河 , 其實就是打鼓嶺的平原河 , 這些河流的分佈情況 , 倒有幾分似在印度 , 也要讚當時測量師的想像力 。

至於鄉鎮名字 , 也有少數改了英式地名 , 如 Dill’s Corner 古洞 , Laffans Plain 打鼓嶺和 Barker’s Bottom 萬屋邊 , 海灣就有 Starling Inlet 沙頭角海 。
上述新界北區的多個英式地名 , 在現時港府出版的郊遊圖 , 甚至地形圖 (1:20,000 HM20C 16張) 都沒有標示 , 要找尋它們的蹤影 , 唯有看1957年或以前的英國國防部出版的軍用地圖了 (1:20,000 GSGS3868 24張或1:25,000 L8811 20張) 。

西北長城印象(五)

西北長城印象(五) 區惠琴
長城今猶在 遺蹟話滄桑



沙漠綠洲民勤縣
中午,沙漠裏的陽光特別強烈,酷熱難當。我們進入民勤。
民勤縣位於巴丹吉林與騰格里沙漠之間,百年來受石羊河水源的潤澤,是河西走廊上一片青葱的綠洲。近年來,隨著下游河水枯竭,湖泊消失,濕地被開墾成耕地,再淪為鹽漬地、或為沙丘湮沒,部份的鄉民需離鄉別井謀生。

我們來到市內的博物館,李進民館長熱情地接待我們。李館長以濃重的鄉音說:「民勤轄下有18個鄉,共240條村。村民多從事農耕,種植玉米、麻(製香油)、籽瓜、西瓜、棉花、葵花等。亦有放牧人家。今天,人民的農耕和日常生活,主要依賴祁連山雪水匯合成深層的地下水和石羊河水維持。電力則靠劉家峽水力發電供應。」

聖容寺
我們來到博物館鄰街的的聖容寺參觀。這座古色古香的佛寺,建於明代承化年間,600多年的
建築現正維修,室內裝飾保持尚算完好。大伙兒進入大雄寶殿,舉頭往上一看,整個天花繪畫了彩色瑰麗的圖案花紋,鮮豔奪目,令人目不暇給,驚嘆不已。我們進入後殿,看見門廊上放置數塊石碑,其中塊刻有「圖書館」三個大字,另一塊刻有「紀念漢中郎蘇武牧羊處」幾個大字。主持覺信法師說:「它們是在文革後從街上檢拾回來的。」

大壩鄉長城遺址
民勤縣內的漢長城經由城東南蘇武山、縣東夾河鄉、縣北大灘鄉、泉山鎮西、红沙梁鄉折而南
行,經西沙窩連城至大壩鄉,與明長城會合,漢、明長城重合一體,共長約有195公里。

下午二時,我們先往大壩鄉長城遺址參觀。烈日下,大伙兒踏步田間小路上,兩旁是一片片的
莊稼,白色的棉花、綠油油的籽瓜、金黃的黃玉米…在藍天白雲下,迎著微風擺動。不久,一片延綿的沙丘在我們眼前出現,沙丘裏長滿沙葱、梭梭、楊樹等耐旱植物。那飽受自然風化的長城斷垣,烽隧…約隱約現的在田野沙丘裏探出頭來。

红沙堡古城
下午四時,我們繼往红沙堡古城考察。它位處新河鄉红沙堡村北側的長城南面。泉水村下車後,
路旁見一處清代白家台小寨遺址,為村中巨富自建的防禦工事,現只存建房棟孔,土牆頽垣。沿小徑入村,一望無際的秋日田園景色盡現,大伙兒不時停下觀賞一番。步程二十分鐘後,我們抵達红沙堡古城遺址。它的面積很大,原為漢晋武威郡治所在。今天,古城以東的長城牆體早已淹没在大片的红柳沙丘中,靜默中,仍見一片荒涼沙礫中,經風化後形態各異的牆體,在夕陽餘輝的照耀下,迎風佇立,似在細訴當年歲月,盡顯蒼涼。

瑞安堡
下午五時,天色漸晚,我們抵達瑞安堡。瑞安堡位於民勤縣城西南郊3.5公里,是一座保護完
整、別具特色的地主莊院。庭院深深,重門開敞。莊堡的高牆下我們仰望天際。


這是原屬民國27年地方保安團長、地主王慶雲的莊堡。當年他調集全縣工匠、民伕歷時兩年
修建。堡南北寬56米,東西長90米,坐北向南,建築面積2394平方米。堡内建築格局講究,分七庭八院,140間高脊瓦房字排「一品當朝」,形呈「鳳凰單展翅」式。堡牆上有射擊孔、地道、暗堡、天井及四通八達的人行道等。這座設計匠心獨運的軍事防禦性莊堡,規模浩大,既是家庭住宅,又是防御工事,充分體現了中國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想當年,在民風淳樸、鄉土氣息濃厚的民勤縣,這座輝煌宏偉的瑞安堡可說是獨一無二的建築了。 (待續)
參考書籍:
1.〈走遍中國:甘肅寧夏〉中國旅游社出版(2007)
2.〈河西走廊──邊塞 古道 祁連〉陳淮著

萬宜深度行之糧船灣洲

萬宜深度行之糧船灣洲 梁本添


萬宜是一個遠足界為人熟悉的郊遊熱點,尤以東壩更是舉世知名。自從港府大力提倡地質學術性
旅遊,加以聯合國點名,港府即時將東壩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形成香港唯一一
個國家公園,令這裡聲名大噪。這裡的酸性火成岩,是世界上少有的地質,全集中糧船灣之破邊洲,
花山這一帶,其雄偉的六角形岩柱,確令人嘆為觀止。但又有幾多遊人能深入瞭解,真正全接觸這一
級風景區;現在的遊人大部份淺嘗表面,要他們登山涉水,花數小時深入荒山野嶺,相信大部份遊人
未必能接受,更何況危崖處處,步步驚心,必要時手足並用挑戰少少難度的攀爬,參與者必然破口大
駡,“神經病”,非人類的旅程。但這非人類的旅程,就真真正正才可深入瞭解這一級的樂土: 你要領略
到這大自然氣魄,你要領略到這鬼斧神工的岩柱,及神秘莫測的魔洞,你非要提起精神,大大步邁進
這香港最美麗的樂土,此刻你不會說神經病,只會令你驚嘆,啊,香港原本有這一片迷人的地方。今
次重遊萬宜東壩,作一個孤形深度行,不但感受大自然的造化,更令身心舒暢,強心健體的好活動。
這次活動,略帶危險,路程非遠,但有一點點難度,最令人回味是破邊近攝,花山全程縱走,下臨木
棉洞,亦一景緻,隨時隨刻浮沉腦海,令人筆生難忘。

萬宜是一個很可愛旅遊之地,是次東壩走破邊,花山下木棉只是萬宜深度行一小小之點滴,今次
進軍大破邊,下回可能進攻小破邊大環走。

環顧是次旅程,最難忘是帶動一班年青的一代去感受大自然的奧祕,領略到香港另一類難忘的好
去處。

2010年10月17啟程遊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