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旅聯遠足領隊訓練班相片重温
旅聯遠足領隊訓練班已於十月至十一月中旬假愉園體育會順利舉行,課程包括理論課及實習課,共16位學員參加。大部份學員已成功完成課程,將於登山節領受合格證書。
相片重温:
1.學員上理論課留心聆聽導師講解。
2.導師周國強示範處理創傷急救包紥步驟。
3.學員在粉嶺鶴藪水塘石坳山上研習旅程實地行進技術。
4.導師梁榮亨介紹香港各地區的大自然景點。
5.導師陳應樹先生示範利用指南針和地形圖的資料計畫旅程。
旅聯之聲廣告套餐訂單
旅聯之聲廣告套餐訂單,本刊物為全港遠足人士提供活動資訊,在港澳公共圖書館及本地多家報館、社團、學校、社區中心及體育用品公司定期派發,以促進康體旅行為目的。本刊物同時設有網上版,供讀者閱覽。歡迎各行業商戶刊登宣傳廣告推廣商品,本刊網上版可設廣告商戶連線。(出版日期:一、三、五、七、九、十一月一號)
查詢致電: 王秀雲 9821 9696 程國祥 9267 9291
刊物網址: www.hkha-china.org.hk
旅聯電郵: hkhachina82@yahoo.com.hk
價目表
A.篇幅: A4全版
黑白 $600 (1期) $1620(3期/9折) $2880(6期/8折)
彩色 $1400(1期) $3780(3期/9折) $6720(6期/8折)
封底內/外頁/黑白 $1000(1期) $2700(3期/9折) $4800(6期/8折)
封底內/外頁/彩色 $2000(1期) $5400(3期/9折) $9600(6期/8折)
B.篇幅: A4半版
黑白 $ 300(1期) $810(3期/9折) $ 1440(6期/8折)
彩色 $ 700(1期) $1890(3期/9折) $ 3360(6期/8折)
C.篇幅: A4四份之一版
黑白 $ 200(1期) $540(3期/9折) $ 960(6期/8折)
彩色 $ 350(1期) $945(3期/9折) $1680 (6期/8折)
備註:
1. 如需廣告設計,費用另議。查詢致電: 程國祥 9267 9291
2. 期刊截稿日期為每雙數月份5號。廣告稿件及廣告費需於以上日期同時交付。
廣告可以電郵: info@hkha-china.org.hk或郵寄“九龍旺角郵箱 79882 號” 交予本會。
(查詢電話:9511 1935黎民鏗)
3. 付款可以劃線支票抬頭「中國香港旅行遠足聯會」或存入中國銀行戶口No.03672710336372傳真入數紙予本會,傳真號碼: 2246 9248。
廣告客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絡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絡電郵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傳真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詢致電: 王秀雲 9821 9696 程國祥 9267 9291
刊物網址: www.hkha-china.org.hk
旅聯電郵: hkhachina82@yahoo.com.hk
價目表
A.篇幅: A4全版
黑白 $600 (1期) $1620(3期/9折) $2880(6期/8折)
彩色 $1400(1期) $3780(3期/9折) $6720(6期/8折)
封底內/外頁/黑白 $1000(1期) $2700(3期/9折) $4800(6期/8折)
封底內/外頁/彩色 $2000(1期) $5400(3期/9折) $9600(6期/8折)
B.篇幅: A4半版
黑白 $ 300(1期) $810(3期/9折) $ 1440(6期/8折)
彩色 $ 700(1期) $1890(3期/9折) $ 3360(6期/8折)
C.篇幅: A4四份之一版
黑白 $ 200(1期) $540(3期/9折) $ 960(6期/8折)
彩色 $ 350(1期) $945(3期/9折) $1680 (6期/8折)
備註:
1. 如需廣告設計,費用另議。查詢致電: 程國祥 9267 9291
2. 期刊截稿日期為每雙數月份5號。廣告稿件及廣告費需於以上日期同時交付。
廣告可以電郵: info@hkha-china.org.hk或郵寄“九龍旺角郵箱 79882 號” 交予本會。
(查詢電話:9511 1935黎民鏗)
3. 付款可以劃線支票抬頭「中國香港旅行遠足聯會」或存入中國銀行戶口No.03672710336372傳真入數紙予本會,傳真號碼: 2246 9248。
廣告客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絡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絡電郵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傳真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中國畫裏的鄉村—蘇家圍(上)
朱石年
據蘇家圍的歷史簡介, 蘇東坡的第七代孫蘇天榮, 原籍江西廬陵,於任番禺教諭期間, 曾乘船經過河源,夜宿東江邊合水(地名),夢中上岸遊玩,見到一棵名叫「紫蘇」的大樹,認為日後姓蘇的一定大紅大紫,蘇天榮後出任四川富順知縣。至其玄孫蘇秀弘任東莞京山(今茶山鎮)巡檢時,於1382年携家眷落居「合水」,定名蘇圍,推蘇天榮為始太祖。
蘇家圍客家村現保存十八座明清時期建築,均為府第式結構,整個村落的排水處理皆符合系統,没有九曲暗渠。
歷史最久遠的是東山蘇公祠的「永思堂」,始建於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至今已有五百餘年歷史,是蘇東坡第十五代孫蘇東山所建。明清時期蘇圍不過三百多人,却辦有十個私塾和一間東山學堂。
滿清道光年間科舉考試,全河源縣考取二十四名秀才,東山學堂佔了十二名,故蘇圍有蘇半縣之譽。
客家民居北京的「四合院」,陝北的「窰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并稱為中國五大傳統建築。
客家民居有三大功能:聚族而居,防禦外敵和顯示社會地位。
客家民居有五大優點:充分經濟性,良好堅固性,奇異物理性,突出防禦性和獨特藝術性。
在嶺南山區客家人的聚居地,人們隨處可看到許多具有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築,其中「府第式」存世最多,也最為著名,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最具中國古民居建築特色的建築物」之一,而蘇家圍古民居建築,是整個河源市保存得最完整,最具有歷史人文價值和學術的一座客家民居,它布局規整,層次分明,座落有序,既有中原古樸遺風,又有粵北山區特色,融科學性,觀賞性為一體, 顥示客家人的出色才華和高超藝術。
蘇家圍祠堂有一副門聯: 「武功世澤 學士家聲」
在筵席上,與蘇某同為座上客,因提及「武功世澤」,說他的祖上,也文也武,文的是蘇文忠公,武的是出使匈奴的中郎將蘇武。
武功,是陝西省一個縣,它位於興平與扶風之間,為由咸陽往寶雞必經之途。中國的百家姓如:朱,沛國郡。鄔,太原郡。刁,弘農郡。馬,扶風郡。蘇,武功郡。(是指蘇氏發源於武功,所以蘇氏的後人便以武功為郡望和發源地)。漢朝的蘇武墓位於武功縣武功鄉龍門村(蘇武,漢武帝時以中郎將使匈奴,被留居海上,仗節牧羝十九年)。
二零零五年夏,崇正總會應邀到寶雞恭祭炎帝陵,道經武功,我曾要求繞道憑弔(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的蘇武墓,李世文兄說,祭陵專車走的是高速公路,若抄小路入龍門村,往返費時,恐趕不及咸陽市政府招待的晚宴,因此去不成了!
下聯指蘇東坡被朝雲嘲笑,學士滿肚不合時宜(蘇翁一生耿介,不善逢迎,所以官運不亨)。
永思堂上面供奉蘇家先祖靈位,其中最上面的是東坡先生和其妾王朝雲(蘇東坡妻子王弗,二妻王閏之,妾王朝雲),每到良辰吉日,蘇家的人到來上香,它又是蘇氏家族議事場所,大門聯云:「漢室忠臣第 宋朝學士家」。 漢室忠臣是指蘇武,文天祥的正氣歌也讚揚他,為嚴將軍頭,在漢蘇武節。所以他成為了忠臣中最典範的人物。宋朝學士,唐宋八大家,姓蘇的也佔了三位。
(待續)
據蘇家圍的歷史簡介, 蘇東坡的第七代孫蘇天榮, 原籍江西廬陵,於任番禺教諭期間, 曾乘船經過河源,夜宿東江邊合水(地名),夢中上岸遊玩,見到一棵名叫「紫蘇」的大樹,認為日後姓蘇的一定大紅大紫,蘇天榮後出任四川富順知縣。至其玄孫蘇秀弘任東莞京山(今茶山鎮)巡檢時,於1382年携家眷落居「合水」,定名蘇圍,推蘇天榮為始太祖。
蘇家圍客家村現保存十八座明清時期建築,均為府第式結構,整個村落的排水處理皆符合系統,没有九曲暗渠。
歷史最久遠的是東山蘇公祠的「永思堂」,始建於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至今已有五百餘年歷史,是蘇東坡第十五代孫蘇東山所建。明清時期蘇圍不過三百多人,却辦有十個私塾和一間東山學堂。
滿清道光年間科舉考試,全河源縣考取二十四名秀才,東山學堂佔了十二名,故蘇圍有蘇半縣之譽。
客家民居北京的「四合院」,陝北的「窰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并稱為中國五大傳統建築。
客家民居有三大功能:聚族而居,防禦外敵和顯示社會地位。
客家民居有五大優點:充分經濟性,良好堅固性,奇異物理性,突出防禦性和獨特藝術性。
在嶺南山區客家人的聚居地,人們隨處可看到許多具有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築,其中「府第式」存世最多,也最為著名,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最具中國古民居建築特色的建築物」之一,而蘇家圍古民居建築,是整個河源市保存得最完整,最具有歷史人文價值和學術的一座客家民居,它布局規整,層次分明,座落有序,既有中原古樸遺風,又有粵北山區特色,融科學性,觀賞性為一體, 顥示客家人的出色才華和高超藝術。
蘇家圍祠堂有一副門聯: 「武功世澤 學士家聲」
在筵席上,與蘇某同為座上客,因提及「武功世澤」,說他的祖上,也文也武,文的是蘇文忠公,武的是出使匈奴的中郎將蘇武。
武功,是陝西省一個縣,它位於興平與扶風之間,為由咸陽往寶雞必經之途。中國的百家姓如:朱,沛國郡。鄔,太原郡。刁,弘農郡。馬,扶風郡。蘇,武功郡。(是指蘇氏發源於武功,所以蘇氏的後人便以武功為郡望和發源地)。漢朝的蘇武墓位於武功縣武功鄉龍門村(蘇武,漢武帝時以中郎將使匈奴,被留居海上,仗節牧羝十九年)。
二零零五年夏,崇正總會應邀到寶雞恭祭炎帝陵,道經武功,我曾要求繞道憑弔(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的蘇武墓,李世文兄說,祭陵專車走的是高速公路,若抄小路入龍門村,往返費時,恐趕不及咸陽市政府招待的晚宴,因此去不成了!
下聯指蘇東坡被朝雲嘲笑,學士滿肚不合時宜(蘇翁一生耿介,不善逢迎,所以官運不亨)。
永思堂上面供奉蘇家先祖靈位,其中最上面的是東坡先生和其妾王朝雲(蘇東坡妻子王弗,二妻王閏之,妾王朝雲),每到良辰吉日,蘇家的人到來上香,它又是蘇氏家族議事場所,大門聯云:「漢室忠臣第 宋朝學士家」。 漢室忠臣是指蘇武,文天祥的正氣歌也讚揚他,為嚴將軍頭,在漢蘇武節。所以他成為了忠臣中最典範的人物。宋朝學士,唐宋八大家,姓蘇的也佔了三位。
(待續)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旅聯之聲》網上版文稿
《旅聯之聲》網上版文稿
目錄
1. 美加萬里遊之「水不醉人人自醉」 作者:梁文偉
2. 南中國畫裏的鄉村—蘇家圍(上) 作者:朱石年
3. 回望馬巒山 作者:林保泰
4. 行山與快樂指數 作者:林根深
5. 西北長城印象(一)「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府銀川 作者:區惠琴
6. 「鴉沙联航」, 賦得七言近體弍韻 作者:黃梓莘
1. 大鴉塌坭 登頂腰斬
2. 沙洲水退 岸滑難登
(七)《己丑登高有感》 作者:美雲 國源
(八)資訊速遞 資料組
(九)旅聯遠足領隊訓練班相片重温 資料組
(十)旅聯之聲廣告套餐訂單
目錄
1. 美加萬里遊之「水不醉人人自醉」 作者:梁文偉
2. 南中國畫裏的鄉村—蘇家圍(上) 作者:朱石年
3. 回望馬巒山 作者:林保泰
4. 行山與快樂指數 作者:林根深
5. 西北長城印象(一)「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府銀川 作者:區惠琴
6. 「鴉沙联航」, 賦得七言近體弍韻 作者:黃梓莘
1. 大鴉塌坭 登頂腰斬
2. 沙洲水退 岸滑難登
(七)《己丑登高有感》 作者:美雲 國源
(八)資訊速遞 資料組
(九)旅聯遠足領隊訓練班相片重温 資料組
(十)旅聯之聲廣告套餐訂單
有關旅聯之聲(138期)集稿
截稿日為2月5日,請屬隊準時遞交二、三月份活動消息予本會。為節約印刷費支出,篇幅規限為不超過四分之一版面,唯以廣告形式刊登者則不在此限。遲到的稿件,恕不受理,敬請留意。
交稿途徑:
1. 郵遞方式交稿: 九龍旺角郵箱79882號,郵件上需附有截稿日郵戳。
(查詢電話:9511 1935黎民鏗)
2. 電郵方式交稿:本會電郵地址:“ hkhachina82@yahoo.com.hk”
(查詢電話:9159 9319羅天海)
3. 傳真方式交稿: 透過電話號碼:2242 2771傳真交稿。文稿抬頭請註明 “活動消息”。
(早上十時至晚上八時)傳真後致電9482 3895劉康孫核實。
行友園地 歡迎投稿:
1. 字數限800字內。
2.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地址、聯絡電話。
3. 編者對來稿有删改權,如不欲删改,請註明。
4. 如來稿不獲採用,恕不個別通知。
交稿途徑:
1. 郵遞方式交稿: 九龍旺角郵箱79882號,郵件上需附有截稿日郵戳。
(查詢電話:9511 1935黎民鏗)
2. 電郵方式交稿:本會電郵地址:“ hkhachina82@yahoo.com.hk”
(查詢電話:9159 9319羅天海)
3. 傳真方式交稿: 透過電話號碼:2242 2771傳真交稿。文稿抬頭請註明 “活動消息”。
(早上十時至晚上八時)傳真後致電9482 3895劉康孫核實。
行友園地 歡迎投稿:
1. 字數限800字內。
2.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地址、聯絡電話。
3. 編者對來稿有删改權,如不欲删改,請註明。
4. 如來稿不獲採用,恕不個別通知。
資訊速遞
資訊速遞
1. 香港地球之友主辦 -- 《綠野先鋒2010》植樹遠足挑戰賽 《綠野先鋒》是一個集「植樹 + 遠足比賽」於一身的活動。邀請不怕辛苦、喜愛 樹木的朋友一起參加。活動要求參加者在六小時內,揹起樹苗和工具,完成種植30-50 棵樹苗及10-13公里的遠足路程,體驗平日植樹工作人員之辛勞。在淺嘗植樹之艱辛 後,參加者亦將對植樹及防止山火的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踏入第6屆,綠野先鋒繼續負起綠化山頭使命,並將防止山火及愛護樹木的環保信息宣揚給大眾。有信心接受這個艱巨挑戰的讀者請於2月下旬留意地球之友網頁:www.foe.org.hk 查詢:2528-5588
2.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香港地質公園於2009年9月由國家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評定符合國家地質公園評審標準的要求,並由全體委員通過正式成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港府現透過國家將香港地質公園申報為世界級地質公園。
香港地質公園佔地5000公頃,共有兩大園區八大景點,在西貢火山岩園區及新界東北部沉積岩園區內,包括糧船灣、橋咀洲、果洲群島、由橫洲與火石洲和沙塘口山組成的地區、東平洲、印洲塘、赤門及赤洲景點。環保署指,政府會投放足夠資源管理香港地質公園,包括進行管理、規劃、教育、推廣、科研及與世界各地的地質公園進行聯繫等工作。除基礎配套外,地質公園亦會增設三條地質步道及語音導賞系統,並透過旅遊事務局和旅發局,向本地及海外推廣香港地質旅遊。
漁護署已翻新西貢蕉坑的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郊野館,及西貢北潭涌郊野公園遊客中心,以介紹地質公園,並開設地質教育中心。
世界地質公園委員會主席楊祥利稱,正與中大及武漢專家進行研究,將馬鞍山礦場遺址發展成香港礦山公園,沙田區議會地質公園工作小組在下個區議會財政年度,計畫邀請專家到白石陸 山甲 進行研究,冀善用白石陸 山甲二十公里土地,打造成香港地標之一,繼而將香港地質公園推展至世界級。
香港地質公園開幕禮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三日正式開幕,由行政長官曾蔭權主持開幕典禮。其他出席的主禮嘉賓包括國家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司司長關鳳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國際專家委員會成員Ibrahim Komoo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榮譽委員會成員Wolfgang Eder博士、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黃志光、旅遊發展局主席田北俊、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主席譚鳳儀教授及香港地質公園專責小組召集人詹志勇教授。
典禮上同時宣佈,香港國家地質公園與中國溫州市雁蕩山國家地質公園、日本系魚川世界地質公園、英國里維耶拉世界地質公園及澳洲卡納文卡世界地質公園,建立姊妹公園合作關係,宣傳地質公園。
地質導賞及地貌行活動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導賞活動由2009年11月29日至2010年3月28日期間舉行,逢周日及公眾假期(農曆新年假期除外)免費供市民參加。路線會包括西貢火山岩園區及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之導賞團的所有名額已滿。 2010年2月至3月的導賞團將於1月4日開始接受報名)
網址:
3. 九龍城龍津橋出土保留
考古學家去年去年中在啟德發展區的探坑內發現龍津橋的一些石板,經進一步發掘,全長超過二百一十米的龍津橋,大部份被尋回。據了解,當局將於日內與古物諮詢委員會討論龍津橋保育問題,進行公衆諮詢活動,為研討保留該歷史遺址集思廣益。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成功掘出的逾百米龍津橋遺址,共分為十多段,結構頗為完整,除一些木製部份外,大部分石製構件仍然存在。
建於一八七三至七五年的龍津橋,昔日用作連接九龍寨城正門與海岸的一個登岸碼頭。消息人士坦言,日後如要讓人登上龍津橋遺址感受昔日氣氛,需要慎重考慮,因橋身恐怕會遭到損毀,安全問題是考慮因素。此外,龍津橋在靠岸一端曾建有一個「接官亭」,位於九龍城樂善堂小學入口後面所豎立的一塊刻有「龍津」兩字的石碑,相傳被指是該亭所遺留下來的物件,當局考慮日後在區內設文物徑列該處為其中一個「景點」。
1. 香港地球之友主辦 -- 《綠野先鋒2010》植樹遠足挑戰賽 《綠野先鋒》是一個集「植樹 + 遠足比賽」於一身的活動。邀請不怕辛苦、喜愛 樹木的朋友一起參加。活動要求參加者在六小時內,揹起樹苗和工具,完成種植30-50 棵樹苗及10-13公里的遠足路程,體驗平日植樹工作人員之辛勞。在淺嘗植樹之艱辛 後,參加者亦將對植樹及防止山火的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踏入第6屆,綠野先鋒繼續負起綠化山頭使命,並將防止山火及愛護樹木的環保信息宣揚給大眾。有信心接受這個艱巨挑戰的讀者請於2月下旬留意地球之友網頁:www.foe.org.hk 查詢:2528-5588
2.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香港地質公園於2009年9月由國家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評定符合國家地質公園評審標準的要求,並由全體委員通過正式成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港府現透過國家將香港地質公園申報為世界級地質公園。
香港地質公園佔地5000公頃,共有兩大園區八大景點,在西貢火山岩園區及新界東北部沉積岩園區內,包括糧船灣、橋咀洲、果洲群島、由橫洲與火石洲和沙塘口山組成的地區、東平洲、印洲塘、赤門及赤洲景點。環保署指,政府會投放足夠資源管理香港地質公園,包括進行管理、規劃、教育、推廣、科研及與世界各地的地質公園進行聯繫等工作。除基礎配套外,地質公園亦會增設三條地質步道及語音導賞系統,並透過旅遊事務局和旅發局,向本地及海外推廣香港地質旅遊。
漁護署已翻新西貢蕉坑的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郊野館,及西貢北潭涌郊野公園遊客中心,以介紹地質公園,並開設地質教育中心。
世界地質公園委員會主席楊祥利稱,正與中大及武漢專家進行研究,將馬鞍山礦場遺址發展成香港礦山公園,沙田區議會地質公園工作小組在下個區議會財政年度,計畫邀請專家到白石陸 山甲 進行研究,冀善用白石陸 山甲二十公里土地,打造成香港地標之一,繼而將香港地質公園推展至世界級。
香港地質公園開幕禮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三日正式開幕,由行政長官曾蔭權主持開幕典禮。其他出席的主禮嘉賓包括國家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司司長關鳳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國際專家委員會成員Ibrahim Komoo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榮譽委員會成員Wolfgang Eder博士、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黃志光、旅遊發展局主席田北俊、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主席譚鳳儀教授及香港地質公園專責小組召集人詹志勇教授。
典禮上同時宣佈,香港國家地質公園與中國溫州市雁蕩山國家地質公園、日本系魚川世界地質公園、英國里維耶拉世界地質公園及澳洲卡納文卡世界地質公園,建立姊妹公園合作關係,宣傳地質公園。
地質導賞及地貌行活動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導賞活動由2009年11月29日至2010年3月28日期間舉行,逢周日及公眾假期(農曆新年假期除外)免費供市民參加。路線會包括西貢火山岩園區及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之導賞團的所有名額已滿。 2010年2月至3月的導賞團將於1月4日開始接受報名)
網址:
3. 九龍城龍津橋出土保留
考古學家去年去年中在啟德發展區的探坑內發現龍津橋的一些石板,經進一步發掘,全長超過二百一十米的龍津橋,大部份被尋回。據了解,當局將於日內與古物諮詢委員會討論龍津橋保育問題,進行公衆諮詢活動,為研討保留該歷史遺址集思廣益。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成功掘出的逾百米龍津橋遺址,共分為十多段,結構頗為完整,除一些木製部份外,大部分石製構件仍然存在。
建於一八七三至七五年的龍津橋,昔日用作連接九龍寨城正門與海岸的一個登岸碼頭。消息人士坦言,日後如要讓人登上龍津橋遺址感受昔日氣氛,需要慎重考慮,因橋身恐怕會遭到損毀,安全問題是考慮因素。此外,龍津橋在靠岸一端曾建有一個「接官亭」,位於九龍城樂善堂小學入口後面所豎立的一塊刻有「龍津」兩字的石碑,相傳被指是該亭所遺留下來的物件,當局考慮日後在區內設文物徑列該處為其中一個「景點」。
長城印象系列
長城印象系列
西北長城印象(一) 區惠琴
長城今猶在 遺蹟話滄桑
今夜,我們踏上歸途。黑暗中,隆隆的火車聲不絶於耳,同伴們在晃動的車廂床上已酣睡入夢。正在臥床看書的我,腦海徐徐浮現起一段段的長城印象。
國慶六十週年的二零零九年九月六日,一行十三人來自香港和美國的志同道合者,相會在國都北京,準備展開一連十二天的寧夏甘肅長城文化之旅。晚上,大家在和敬府賓館的餐廳裏與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和秘書長董耀會先生、學會代表楊忠民先生和葉大偉先生會面。香港團長詹益邦先生代表旅聯致送紀念品予董耀會先生,感謝他協助計畫和安排這次行程。董耀會副會長送上他摯誠鼓勵和祝福。這次團隊的領隊是曾在2005年和2007年兩次負責帶領長城萬里行的楊忠民先生,而司機是來自寧夏年青穩重的劉司傅。
「天下黃河富寧夏」 首府銀川
九月七日中午,大伙兒乘機抵達寧夏的首府銀川。車子穿過寬闊光潔的街道進入市區。兩旁商店林立,人流如鯽,一片繁華景象。入住酒店後,大伙兒遊覽市內舊城,觀賞西夏佛寺承天塔、清嘉慶鼓樓、明朝道教建築風格的玉皇閣和古雅的寧園等古蹟。
晚飯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常局長介紹:「寧夏面積970平方公里,主要人口約600萬,由漢、回、蒙古民族組成。寧夏地處黃河之東,兩岸是約200公里的冲積平原,土地肥沃。自秦朝以來,該地已開始興建水道,引入黃河之水灌溉農田。寧夏的首府銀川,舊亦稱寧夏,始建於唐朝,現人口約120萬,三分之一人口為穆斯林信徒。銀川屬內陸氣候,夏短冬長,氣候乾旱,年降雨量為170-240毫米。銀川地下水源充足,該市現已進行72個連湖體系,供水予市民使用。」
文物處行動組張藝明主任補充:「寧夏盛產杞子、沙棗等食物。寧夏亦盛産淡水魚類,供應新疆、西藏、青海人民食用。此外,寧夏位於賀蘭山之西,天然資源豐富,隨石油和煤外,更生産大量的天然氣。近年國家開展『西氣東輸』工程,天然氣已被輸往國內東面省份,發揮供電能源之用。今天寧夏化工業發展發達,産品多樣化。當地政府致力發展各類工業,積極招商。」
一首寧夏童謠詞:「天下黃河富寧夏」,不錯,銀川平原飽受黃河的滋潤,自然得天獨厚,成為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待續)
參考書籍:〈走遍中國:甘肅寧夏〉中國旅游社出版(2007)
西北長城印象(一) 區惠琴
長城今猶在 遺蹟話滄桑
今夜,我們踏上歸途。黑暗中,隆隆的火車聲不絶於耳,同伴們在晃動的車廂床上已酣睡入夢。正在臥床看書的我,腦海徐徐浮現起一段段的長城印象。
國慶六十週年的二零零九年九月六日,一行十三人來自香港和美國的志同道合者,相會在國都北京,準備展開一連十二天的寧夏甘肅長城文化之旅。晚上,大家在和敬府賓館的餐廳裏與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和秘書長董耀會先生、學會代表楊忠民先生和葉大偉先生會面。香港團長詹益邦先生代表旅聯致送紀念品予董耀會先生,感謝他協助計畫和安排這次行程。董耀會副會長送上他摯誠鼓勵和祝福。這次團隊的領隊是曾在2005年和2007年兩次負責帶領長城萬里行的楊忠民先生,而司機是來自寧夏年青穩重的劉司傅。
「天下黃河富寧夏」
九月七日中午,大伙兒乘機抵達寧夏的首府銀川。車子穿過寬闊光潔的街道進入市區。兩旁商店林立,人流如鯽,一片繁華景象。入住酒店後,大伙兒遊覽市內舊城,觀賞西夏佛寺承天塔、清嘉慶鼓樓、明朝道教建築風格的玉皇閣和古雅的寧園等古蹟。
晚飯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常局長介紹:「寧夏面積970平方公里,主要人口約600萬,由漢、回、蒙古民族組成。寧夏地處黃河之東,兩岸是約200公里的冲積平原,土地肥沃。自秦朝以來,該地已開始興建水道,引入黃河之水灌溉農田。寧夏的首府銀川,舊亦稱寧夏,始建於唐朝,現人口約120萬,三分之一人口為穆斯林信徒。銀川屬內陸氣候,夏短冬長,氣候乾旱,年降雨量為170-240毫米。銀川地下水源充足,該市現已進行72個連湖體系,供水予市民使用。」
文物處行動組張藝明主任補充:「寧夏盛產杞子、沙棗等食物。寧夏亦盛産淡水魚類,供應新疆、西藏、青海人民食用。此外,寧夏位於賀蘭山之西,天然資源豐富,隨石油和煤外,更生産大量的天然氣。近年國家開展『西氣東輸』工程,天然氣已被輸往國內東面省份,發揮供電能源之用。今天寧夏化工業發展發達,産品多樣化。當地政府致力發展各類工業,積極招商。」
一首寧夏童謠詞:「天下黃河富寧夏」,不錯,銀川平原飽受黃河的滋潤,自然得天獨厚,成為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待續)
參考書籍:〈走遍中國:甘肅寧夏〉中國旅游社出版(2007)
行山與快樂指數 林根深
行山與快樂指數 林根深
每逢假日, 行友不約而同地到達指定的時間和地點集合,齊往郊區共享大自然。每周七天,都有行友從不間斷地參加自己心儀的路線,共同出發預定的地點,有若魚如得水,齊過快樂的一天。
快樂與樂觀是很難計算出來的,任何人都不能把快樂與樂觀衡量論述。不過,像上述的行友旅行情況,也最起碼能看得出行友的心情是喜悅的。每週辛勤工作了六天,剩下來的一整天,難得的是自己的「自由日」,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無壓力,無利益衝突,名和利拋諸腦後。反映出來的另一面,只有開心,只有互相照應,增加彼此友誼,兼且,可以最少的使費,但可消磨一整天,大家甘之如飴,不介意重遊再重遊的郊野地!
不知大家有没有認識一個叫「不丹」的國家,此國家身處亞洲內陸,在中國和印度及尼泊爾的夾縫中,是一個小國家。該國民風淳樸,國民無論生活習慣、思想、道德標準和人生的價值觀,都是極之相似。他們不介意國家社會落後,國內街道可不用任何交通燈指揮交通是世間少有,安於現狀,有没有工業不打緊,不著重任何上進。國家政策也和國民看齊,只搞旅遊業,雖然賴以為生,但又把旅遊業自我的約束,不會濫做該門生意,足夠便滿足,不認為需要很多錢才可生活,平淡度日,平常心地維持現狀就是最好,就是最快樂。
從上面「不丹」這個國家的情況與香港相比較,真的是一個天,一個地。香港人日理萬事,唯利視是,每天拼命地賺錢,多多都認為不夠,甚至用不潔的手段去争取。人的心態變得勢利,教壞了孩子而不知。追求物質,大飲大食,弄壞了身子,多方講求高科技,互相炫耀,繁榮表面,內裏空虛,咭數滿身,做生意純以自私心作出發點,希望没有競争,「同行如敵國」的思想,最好只有自己做某行業,別人最好不做。生活在香港的人又是否快樂?! 香港人慣把「要揾食」的口頭禪掛在口唇邊,難道你閣下要揾食,別人不需要揾食? 另外,為了「揾食」,莫非没有其他事可做? 因此,若論香港人的快樂指數,不知從何說起!香港人就是這樣認為:「有錢,不一定是快樂,但没有錢,就肯定不快樂!」 因此,香港人便長年累月地 “博命揾錢”!!
快樂的指數是很難界定的,是主觀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把一些認同使人歡悅幸福的東西加諸閣下身上, 也不一定會令你快樂。快樂與否,在於主觀的看法,若以客觀的情況去更換了主觀的標準,便會出現像「不丹」的例子,但某程度上筆者却認同不丹的快樂標準,你呢?
想來想去, 香港人,尤其是香港行友,才是快樂的一群,不是嗎? 他們在enjoy一天的行山過程當中,說說笑笑,絶少涉及利益,地位。儘管閣下是大老闆,也一視同仁。行山里數一樣,欣賞郊區風光也一樣,大家也以平等平輩互相稱呼,無需訶諛奉承。行友狹路相逢時,大家只會說聲 “早晨!”或 “你好嗎?” 平心而論,香港的地理環境是很適合行山的,是全世界少有的行山地,能在一天裏享受郊遊樂,外國地方很多都辦不到。因此,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不應在假日,腦袋裏還整天盤旋着錢呀!錢呀!
快樂指數同是功用指數的一種,很難有一個特定標準,國與國有所不同,人與人之間亦有分別,有人每天拼命賺錢,也有人樂天知命,總之,凡事心安理得,不作強求,順其自然,適當滿足,心裏總會感到"快樂”永遠陪伴着自己。
每逢假日, 行友不約而同地到達指定的時間和地點集合,齊往郊區共享大自然。每周七天,都有行友從不間斷地參加自己心儀的路線,共同出發預定的地點,有若魚如得水,齊過快樂的一天。
快樂與樂觀是很難計算出來的,任何人都不能把快樂與樂觀衡量論述。不過,像上述的行友旅行情況,也最起碼能看得出行友的心情是喜悅的。每週辛勤工作了六天,剩下來的一整天,難得的是自己的「自由日」,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無壓力,無利益衝突,名和利拋諸腦後。反映出來的另一面,只有開心,只有互相照應,增加彼此友誼,兼且,可以最少的使費,但可消磨一整天,大家甘之如飴,不介意重遊再重遊的郊野地!
不知大家有没有認識一個叫「不丹」的國家,此國家身處亞洲內陸,在中國和印度及尼泊爾的夾縫中,是一個小國家。該國民風淳樸,國民無論生活習慣、思想、道德標準和人生的價值觀,都是極之相似。他們不介意國家社會落後,國內街道可不用任何交通燈指揮交通是世間少有,安於現狀,有没有工業不打緊,不著重任何上進。國家政策也和國民看齊,只搞旅遊業,雖然賴以為生,但又把旅遊業自我的約束,不會濫做該門生意,足夠便滿足,不認為需要很多錢才可生活,平淡度日,平常心地維持現狀就是最好,就是最快樂。
從上面「不丹」這個國家的情況與香港相比較,真的是一個天,一個地。香港人日理萬事,唯利視是,每天拼命地賺錢,多多都認為不夠,甚至用不潔的手段去争取。人的心態變得勢利,教壞了孩子而不知。追求物質,大飲大食,弄壞了身子,多方講求高科技,互相炫耀,繁榮表面,內裏空虛,咭數滿身,做生意純以自私心作出發點,希望没有競争,「同行如敵國」的思想,最好只有自己做某行業,別人最好不做。生活在香港的人又是否快樂?! 香港人慣把「要揾食」的口頭禪掛在口唇邊,難道你閣下要揾食,別人不需要揾食? 另外,為了「揾食」,莫非没有其他事可做? 因此,若論香港人的快樂指數,不知從何說起!香港人就是這樣認為:「有錢,不一定是快樂,但没有錢,就肯定不快樂!」 因此,香港人便長年累月地 “博命揾錢”!!
快樂的指數是很難界定的,是主觀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把一些認同使人歡悅幸福的東西加諸閣下身上, 也不一定會令你快樂。快樂與否,在於主觀的看法,若以客觀的情況去更換了主觀的標準,便會出現像「不丹」的例子,但某程度上筆者却認同不丹的快樂標準,你呢?
想來想去, 香港人,尤其是香港行友,才是快樂的一群,不是嗎? 他們在enjoy一天的行山過程當中,說說笑笑,絶少涉及利益,地位。儘管閣下是大老闆,也一視同仁。行山里數一樣,欣賞郊區風光也一樣,大家也以平等平輩互相稱呼,無需訶諛奉承。行友狹路相逢時,大家只會說聲 “早晨!”或 “你好嗎?” 平心而論,香港的地理環境是很適合行山的,是全世界少有的行山地,能在一天裏享受郊遊樂,外國地方很多都辦不到。因此,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不應在假日,腦袋裏還整天盤旋着錢呀!錢呀!
快樂指數同是功用指數的一種,很難有一個特定標準,國與國有所不同,人與人之間亦有分別,有人每天拼命賺錢,也有人樂天知命,總之,凡事心安理得,不作強求,順其自然,適當滿足,心裏總會感到"快樂”永遠陪伴着自己。
回望馬巒山
林保泰
當木棉樹隨風飛舞著它那如雪花的棉絮, 鳳凰樹的枝頭又剛剛吐出它稀疏的紅豔豔的花朵, 我們行山隊來到了深圳大小梅沙的馬巒山脚下, 開始一天的遠足之旅。
入山前, 映入眼簾的是“叠翠湖”三個大字嵌在堤坡上。這其實是一個蓄水庫, 一條溪澗流入湖中, 湖水平靜如鏡, 絲紋不動, 靜靜地映著藍天白雲, 山上的樹木倒影在水中, 一湖翠綠, 好一塊翡翠美玉。 我們朔溪而上, 溪澗彎彎曲曲, 布滿大大小小的岩石, 溪水在石隙中默默流淌, 時急時緩, 時隱時現。 我們一路攀崖穿壁, 從這塊石頭跳到那塊石頭, 從澗的一邊跳到澗的另一邊, 偶有不慎, 滑落澗中, 濕了鞋襪, 引來了一陣哄笑, 如此笑語聲此起彼落, 裝滿了整個溪澗。沿途有當地眾多的青年男女同行, 雖然彼此不相識, 但遇上懸崖巨石, 一時難以攀登, 就不分彼此, 向對方伸出援手, 一拉而上, 然後相視一笑, 無言感激。我問旁邊一青年, “你們去哪裡?” “去食農家菜” 。 在深山荒野中, 哪裡有農家菜呢? 我迷惑不解, 但也深深的吸引著我。溪澗的盡頭是瀑布, 很遠已聽到它的丘壑雷鳴, 霧氣騰升, 走近一看, 巨大的水柱跌落潭中, 激起沸騰的浪花, 大大小小的水珠, 隨風上下浮動,如烟如霧, 濕人面頰, 滿身愜意。
這時, 我們又走在山間小徑, 兩旁的林木一層層的深, 又一層層的淺, 深淺相間, 遮天蔽日。來到山頂時, 地勢變得平緩, 遠遠近近淹沒在綠的海洋中。突然在我的眼前出現一個湖把我迷住了。湖面並不大, 湖水翠綠澄碧, 湖中有一個小島, 島上有棵樹, 樹下有石, 整個構圖就是一個天然的盆景那樣別緻優雅。望去湖面盡處, 深邃幽靜, 多一份神秘感。我試圖繞湖一周, 感受它的寧靜迷人, 但可惜無路可通。湖邊長滿了雜草和野花, 有三五隻蜻蜓展著紅色的翅翼, 在草叢中飛來飛去, 有時又停在水草上, 轉動它那圓珠般的眼珠,偷偷的在窺看我。 偶有兩隻彩蝶, 一高一低, 互相追逐, 掠過平靜的湖面, 消失在另一邊。給湖面增添不少詩情畫意, 面對著如此一幅明淨動人的山水畫, 縱有千般愁思, 也消溶在這一湖碧綠的水中了。我佇立凝神, 久久不忍離開。
梅亭建在山崗上, 遠望過去, 綠色的琉璃瓦掩映在樹叢中, 又像翹首張望, 等待遊人到來。通往梅亭的路是一行梯級, 兩旁遍植梅樹, 可惜錯過了花期, 無緣欣賞梅花盛開時的國色天香的豔麗和凌霜傲雪的風骨。在梯級的入口處, 插著一警示牌: “入山防人”, 初時不以為意, 但拾級而上, 來到亭中, 赫然見一彪形大漢獨自坐在亭中, 看來他不像遊人,我不想多作猜測, 但在這方圓數里, 人烟稀少的地方出現如此現象, 確是令人費解, 想起“ 入山防人”的警示牌, 並不虛言, 是有的放矢的, 立即引起我的警惕, 心想, 此地不宜久留,更不宜單獨停留, 待大家全部到亭後, 也不作歇息和參觀, 就催促他們匆匆下山去了。
在導遊的帶領下, 我們繼續在曲折盤旋的山間小徑行走, 一時穿過樹林,踏著圖案般的樹影和陽光射透密林形成千萬條光箭的奇景; 一時又來到了開闊的原野, 通往天邊的路上, 滿眼都是碧油油的野草, 呼吸著微薰的和風, 遠眺那遠山白雲令人陶然如醉, 蕩滌了勞累。 長長的人龍在高高低低的小徑上蜿蜒而去, 一抹白雲宛如一襲輕紗在他們的頭上悠悠飄蕩。不遠的前方, 密林深處, 我們依稀發現了疏落的農舍, 隨著距離拉近, 農舍變得越來越多, 也越來越清晰。原來是一條鄉村, 有十多間平房在山坡錯落而建。近大路旁的就在屋前搭起帳篷, 放上幾張枱椅, 做起飲食生意, 招待往來遊人。 我晃然大悟, 食農家菜就在這裡。我們行山隊也在這裡大休。我一直很響往田園生活, 因此也趁機到處蹓躂觀光。
這裡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塘, 塘中養有魚, 一群水鴨在塘中游弋覓食。水鴨游起水來,犁起兩行浪花向兩邊擴散。有的敏捷地把頭插入水中, 尾巴朝天, 双蹼在水面亂爬, 一旦浮出水面, 就發出 “呷呷”的歡叫聲, 與同伴互相呼應。當牧鴨人拿著長長的竹竿一揮, 水鴨就乖乖地呼朋引類一個跟一個游上岸, 伸展翅膀, 抖去身上的水珠, 就回到鴨柵中了,又是一幅牧鴨圖。魚塘旁邊, 開墾了一片耕地, 種著綠油油的農作物, 有油麥菜, 生菜, 白菜, 竹架上掛滿了節瓜、豆角等, 生趣盎然。農民還告訴我, 他們在山坡上養有猪和雞, 不但可以自給自足, 還可以辦起飲食業, 增加收入。我正興緻甚濃的觀賞這一派田園風光, 有人叫我去食菜, 原來有一行友點了一大碟菜, 是從菜地中剛剛採摘回來的油麥菜, 清口鮮綠, 冒著熱氣, 泛著油光, 香氣撲鼻, 一見食饞涎欲滴, 我貪婪地塞滿了一大口, 唾涎差點兒從咀角上流出來。
來到山下, 回望馬巒山, 靜靜的群山青蔥毓秀, 山上烟霞瀰漫, 像晚風輕輕飄動的幃幔, 在夕陽照耀下, 有如掛起了一幅巨大的絢爛的織錦。 馬巒山雖然有險峻的山峰, 矗峙的峭壁, 變幻的雲海, 挺拔的奇松, 嵯峨的怪石, 它像農家姑娘那樣淳樸憨厚, 涓潔清雅。她以自己獨有的素雅淡泊的魅力, 平實和諧的情調迎來了四方遊人。我深深被她打動心扉,這裡的一草一木, 一山一水像故鄉那樣親切, 我衷心的讚美她。
當木棉樹隨風飛舞著它那如雪花的棉絮, 鳳凰樹的枝頭又剛剛吐出它稀疏的紅豔豔的花朵, 我們行山隊來到了深圳大小梅沙的馬巒山脚下, 開始一天的遠足之旅。
入山前, 映入眼簾的是“叠翠湖”三個大字嵌在堤坡上。這其實是一個蓄水庫, 一條溪澗流入湖中, 湖水平靜如鏡, 絲紋不動, 靜靜地映著藍天白雲, 山上的樹木倒影在水中, 一湖翠綠, 好一塊翡翠美玉。 我們朔溪而上, 溪澗彎彎曲曲, 布滿大大小小的岩石, 溪水在石隙中默默流淌, 時急時緩, 時隱時現。 我們一路攀崖穿壁, 從這塊石頭跳到那塊石頭, 從澗的一邊跳到澗的另一邊, 偶有不慎, 滑落澗中, 濕了鞋襪, 引來了一陣哄笑, 如此笑語聲此起彼落, 裝滿了整個溪澗。沿途有當地眾多的青年男女同行, 雖然彼此不相識, 但遇上懸崖巨石, 一時難以攀登, 就不分彼此, 向對方伸出援手, 一拉而上, 然後相視一笑, 無言感激。我問旁邊一青年, “你們去哪裡?” “去食農家菜” 。 在深山荒野中, 哪裡有農家菜呢? 我迷惑不解, 但也深深的吸引著我。溪澗的盡頭是瀑布, 很遠已聽到它的丘壑雷鳴, 霧氣騰升, 走近一看, 巨大的水柱跌落潭中, 激起沸騰的浪花, 大大小小的水珠, 隨風上下浮動,如烟如霧, 濕人面頰, 滿身愜意。
這時, 我們又走在山間小徑, 兩旁的林木一層層的深, 又一層層的淺, 深淺相間, 遮天蔽日。來到山頂時, 地勢變得平緩, 遠遠近近淹沒在綠的海洋中。突然在我的眼前出現一個湖把我迷住了。湖面並不大, 湖水翠綠澄碧, 湖中有一個小島, 島上有棵樹, 樹下有石, 整個構圖就是一個天然的盆景那樣別緻優雅。望去湖面盡處, 深邃幽靜, 多一份神秘感。我試圖繞湖一周, 感受它的寧靜迷人, 但可惜無路可通。湖邊長滿了雜草和野花, 有三五隻蜻蜓展著紅色的翅翼, 在草叢中飛來飛去, 有時又停在水草上, 轉動它那圓珠般的眼珠,偷偷的在窺看我。 偶有兩隻彩蝶, 一高一低, 互相追逐, 掠過平靜的湖面, 消失在另一邊。給湖面增添不少詩情畫意, 面對著如此一幅明淨動人的山水畫, 縱有千般愁思, 也消溶在這一湖碧綠的水中了。我佇立凝神, 久久不忍離開。
梅亭建在山崗上, 遠望過去, 綠色的琉璃瓦掩映在樹叢中, 又像翹首張望, 等待遊人到來。通往梅亭的路是一行梯級, 兩旁遍植梅樹, 可惜錯過了花期, 無緣欣賞梅花盛開時的國色天香的豔麗和凌霜傲雪的風骨。在梯級的入口處, 插著一警示牌: “入山防人”, 初時不以為意, 但拾級而上, 來到亭中, 赫然見一彪形大漢獨自坐在亭中, 看來他不像遊人,我不想多作猜測, 但在這方圓數里, 人烟稀少的地方出現如此現象, 確是令人費解, 想起“ 入山防人”的警示牌, 並不虛言, 是有的放矢的, 立即引起我的警惕, 心想, 此地不宜久留,更不宜單獨停留, 待大家全部到亭後, 也不作歇息和參觀, 就催促他們匆匆下山去了。
在導遊的帶領下, 我們繼續在曲折盤旋的山間小徑行走, 一時穿過樹林,踏著圖案般的樹影和陽光射透密林形成千萬條光箭的奇景; 一時又來到了開闊的原野, 通往天邊的路上, 滿眼都是碧油油的野草, 呼吸著微薰的和風, 遠眺那遠山白雲令人陶然如醉, 蕩滌了勞累。 長長的人龍在高高低低的小徑上蜿蜒而去, 一抹白雲宛如一襲輕紗在他們的頭上悠悠飄蕩。不遠的前方, 密林深處, 我們依稀發現了疏落的農舍, 隨著距離拉近, 農舍變得越來越多, 也越來越清晰。原來是一條鄉村, 有十多間平房在山坡錯落而建。近大路旁的就在屋前搭起帳篷, 放上幾張枱椅, 做起飲食生意, 招待往來遊人。 我晃然大悟, 食農家菜就在這裡。我們行山隊也在這裡大休。我一直很響往田園生活, 因此也趁機到處蹓躂觀光。
這裡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塘, 塘中養有魚, 一群水鴨在塘中游弋覓食。水鴨游起水來,犁起兩行浪花向兩邊擴散。有的敏捷地把頭插入水中, 尾巴朝天, 双蹼在水面亂爬, 一旦浮出水面, 就發出 “呷呷”的歡叫聲, 與同伴互相呼應。當牧鴨人拿著長長的竹竿一揮, 水鴨就乖乖地呼朋引類一個跟一個游上岸, 伸展翅膀, 抖去身上的水珠, 就回到鴨柵中了,又是一幅牧鴨圖。魚塘旁邊, 開墾了一片耕地, 種著綠油油的農作物, 有油麥菜, 生菜, 白菜, 竹架上掛滿了節瓜、豆角等, 生趣盎然。農民還告訴我, 他們在山坡上養有猪和雞, 不但可以自給自足, 還可以辦起飲食業, 增加收入。我正興緻甚濃的觀賞這一派田園風光, 有人叫我去食菜, 原來有一行友點了一大碟菜, 是從菜地中剛剛採摘回來的油麥菜, 清口鮮綠, 冒著熱氣, 泛著油光, 香氣撲鼻, 一見食饞涎欲滴, 我貪婪地塞滿了一大口, 唾涎差點兒從咀角上流出來。
來到山下, 回望馬巒山, 靜靜的群山青蔥毓秀, 山上烟霞瀰漫, 像晚風輕輕飄動的幃幔, 在夕陽照耀下, 有如掛起了一幅巨大的絢爛的織錦。 馬巒山雖然有險峻的山峰, 矗峙的峭壁, 變幻的雲海, 挺拔的奇松, 嵯峨的怪石, 它像農家姑娘那樣淳樸憨厚, 涓潔清雅。她以自己獨有的素雅淡泊的魅力, 平實和諧的情調迎來了四方遊人。我深深被她打動心扉,這裡的一草一木, 一山一水像故鄉那樣親切, 我衷心的讚美她。
美加萬里遊: 水不醉人人自醉
相片描述
1.我們乘船激賞馬蹄瀑澎湃氣勢
2.從加境覽眺對岸之美國瀑布千堆雪奇景
梁文偉
人有善惡之分,水有剛柔之別。剛起來水可以海嘯龍捲,驚濤駭浪,暴漲水淹,摧橋毀屋,人畜傷亡。柔起來水也能撫慰人的心靈,成滋潤萬物的泉源。「水」是自然界變化萬千最精彩的元素,以「水」為題的層面非常廣泛,可從嚴肅角度分析水的功能,可書寫如李白吟唱:「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語,亦可闡釋其象徵意義。水的啓示很多:水滴石穿是耐心與堅持。海納百川是大度與寬容。冰山崩坍是大自然的警訊與控訴。水往低流是謙卑與不爭。老子「道德經」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懂水性的人最有智慧。其義是水最顯著的特性是柔,甘處卑下的地方,潤澤萬物。老子認為最完善的人格也應具有這種特性,有水一般的適應力,隨遇而安,堅忍負重,盡己所能幫助別人,而不爭功奪利。 佛家箴言也有一句「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踏出戶外,親近大自然,仰望崇山峻嶺,靜聽流水淙淙,如孔子論語「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不亦樂乎!孫子也喜歡談「水」。《孫子兵法•虛實篇》說:「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他充分將水應用於兵法。筆者與山和水結下不解緣,常有「山不迷人人自迷,水不醉人人自醉」之癡。
2006年8月23至25日我倆應好友雲妮(Winnie Melbye)之邀「移居」其「蘭花之家」。雲妮之家位於尼亞加拉瀑布不遠的聖嘉芙蓮鎮(St.Catherine),環境清幽恬逸。雲妮退休後協助其丈夫裁種蘭花,後園的温室全盛時期多達3000盆。
2006年8月23日Winnie偷得浮生一日閒充當義務嚮導陪我倆全方位遨遊尼亞加拉瀑布及其附近名勝古蹟。行程安排由遠而近,先往寬敞而明亮的尼亞加拉温室及百花盛放的藝術家花園瀏覽,其後Winnie順道在公園辦事處購買尼亞加拉瀑布觀光車套票,可全日不停穿梭遊覽各景點,認真超値。首站往距離馬蹄瀑11公里,鄰近水力發電廠的紫丁香花園攝賞。園內植有250種花卉和1200種灌木,花團錦簇,萬紫千紅,好一個花花世界。園中有一建於1950年直徑12公尺的百花大鐘,總面積345平方公尺,分針長5.3公尺,秒針更長達6.4公尺。鐘面至少用了1600朵鮮花鋪砌成一幅豔麗的圖案,花枝招展,煞是好看。次站續參觀世界最大的玻璃蝴蝶館(Butterfly Conservatory) 及植物公園 (Botanical Garden)。
中午抵達尼亞加拉鬧市,在熙來攘往的遊客一條街隨意選一快餐店進食。膳後隨即徒步直達觀瀑區,從不同角度拍攝被列為世界十大自然奇景之一的尼亞加拉瀑布雄姿。此瀑布位於美國水牛城和加拿大尼亞加拉瀑布市之間,屬兩國共享的水上明珠。美加邊境四大湖的湖水沿尼亞加拉河匯流至山羊島(Goat Island)把瀑布一分為二,美國境內幾度瀑布加起來寬350公尺,如一字横陳名「美國瀑」(American Falls),型態單調;加拿大這邊擁有一個弧形寬達670公尺,落差55公尺的「馬蹄瀑」(Horseshoe Falls),使奔騰的水體更具氣勢。從高而下的河水奔向加拿大的安大略湖 (Ontario Lake),再流入聖羅倫斯河(St. Lawrence River),最後與大西洋融為一體。
每年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超過二千萬人次。俗語有謂「靠山食山,靠水食水」。美加財團紛紛在兩岸斥巨資把這地區大規模包裝成一個多姿多釆的娛樂城,既旺丁又旺財。五星級酒店均附設豪華賭場,筆者估計二千萬遊客中有不少是醉翁之意不在瀑,只在乎横財就手,因賭場每日慷概提供變相的免費穿梭遊旅巴來往多倫多各地。
單是觀瀑全攻略的設施已是世界之最,計有乘直昇機或小型飛機在空中盤旋環覽,乘固定熱氣球升高俯瞰,乘西班牙式空中吊車(Niagara Spanish Aero Car)横過尼亞加拉河全眺,乘全天候開放的室外透視電梯登天柱塔(Skylon Tower)攝覽,乘「霧中少女號」(Maid of The Mist)遊船近距離激賞。往「瀑布背後之旅」(Journey behind The Falls)仰視水流奪崖而下雷霆萬鈞之勢,亦可走進陰涼的隧道,從幾個水簾洞內目瞪口呆看著瀑布在眼前俯衝,或乘電梯落尼亞加拉河邊體驗「大峽谷探險步道」(Great Gorge Adventure White Water Boardwalk),看大白水急湧而過捲起千堆雪奇景。此外,連接美加邊境有四座大橋,分别是:和平橋 (Peace Bridge),彩虹橋(Rainbow Bridge),漩渦橋(Whirlpool Bridge)和路易斯頓-昆士頓橋(Lewiston-Queenston al Bridge)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彩虹橋,遊人可步行到橋中,腳踏美加邊界攝影留念。
劇場式的觀瀑台在晚上更是人頭湧湧,多支巨型七彩射燈照耀之下,尼亞加拉瀑布變了一條流動的彩虹,人造奇景,瀑布流光,如夢似幻,遊人看得如癡如醉。
英國大文豪查理士•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曾有這樣的讚歎:「我們在瀑布區各處走動,從不同角度來看它們…。就算端納(Turner)最好的水彩畫,所有他在顛峰時期的作品裡,都沒有一幅如我當時所看到的瀑布色彩那樣繽紛、空靈、令人悠然神往。我彷彿脫離塵事,看到了天堂。」
筆者也試擬一賦以表開懷:
「尼亞加拉,河分兩瀑,一呼美國,一稱馬蹄。美國單調,一字橫排,如幕如牆,峭崖小徑,可通瀑底,巨流直下,水柱擊石,反彈如雷,聲震兩岸,驚濤拍岸,千堆捲雪,目為之眩。
滔滔江水,忽然急墮,百尺懸崖,馬蹄飛瀑,傾盤直下,澎湃洶湧。白練如簾,萬珠跳躍,水氣散溢,鋪天蓋頂,隨風飄揚,潤澤草木。負離子滿,凴欄佇眺,一頭霧水,衣履沾濕,滌盪神怡,舒坦無比。
乘船近賞,氣勢更壯,水花激濺,撞石隆響,耀武揚威,如咆如哮,如霹如靂,如喧如嘩,音隨水走,不絶於耳。河水翻騰,船身晃動,左搖右傾,人站不穩。陰風陣陣,大珠小珠,化為飛雨,迎面橫掃,毛髮皆濕,攝人魂魄,顫人心絃。浪奔浪流,永不回頭,歸宿大海,生生不息。日照折射,彩虹橫跨,銀河九天,蔚為奇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水不醉人,人先自醉。」
二0 0九年五月廿四日「鴉沙联航」, 賦得七言近體弍韻
黃梓莘
1. 大鴉塌坭 登頂腰斬
季風黃雨襲尖沙
群雄赳赳訪大鴉
烏天濁浪吾何憾
人去營空剩瘡疤
登頂人龍情獨漲
攔途塌方碍難爬
最是傾盤霪雨下
涴衣溻褲肆跐蹅
2. 沙洲水退 岸滑難登
信是無緣信有緣
雨師風伯跡杳然
一帆風快沙洲近
兩岸沙堤現眼邊
明珠高踞山巔傲
卅年完梦在當前
汐潮船矮偏危岸
難為秋水又望穿
1. 大鴉塌坭 登頂腰斬
季風黃雨襲尖沙
群雄赳赳訪大鴉
烏天濁浪吾何憾
人去營空剩瘡疤
登頂人龍情獨漲
攔途塌方碍難爬
最是傾盤霪雨下
涴衣溻褲肆跐蹅
2. 沙洲水退 岸滑難登
信是無緣信有緣
雨師風伯跡杳然
一帆風快沙洲近
兩岸沙堤現眼邊
明珠高踞山巔傲
卅年完梦在當前
汐潮船矮偏危岸
難為秋水又望穿
《己丑登高有感》 美雲 國源
序:登高翹楚李錦文兄、梁文偉兄經年率領摯友攀山遠足,擬詩為謝。
山高路陡草萋萋
日淡風嘯雨迷迷
峻嶺重巒雲鬢影
煙波碧水接天齊
登山巨擘李梁配
率衆攀峰踏河堤
春往秋來無間斷
桃花源裡樂兮兮
山高路陡草萋萋
日淡風嘯雨迷迷
峻嶺重巒雲鬢影
煙波碧水接天齊
登山巨擘李梁配
率衆攀峰踏河堤
春往秋來無間斷
桃花源裡樂兮兮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