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界石 (界碑) 龍鎮邦
多年來在香港各區行山遠足 , 見到很多不同類型的界石 , 有政府樹立的 , 亦有民間自製的 , 現談談早期港英政府樹立的界石 , 大致可分三類 :
- 陸界 ; 2. 海界 ; 3. 城界 。
陸界 – 指新界北部連接深圳的界線 , 大部份沿兩條河流定界 , 即深圳河及沙頭角河 。 因為地屬邊境禁區 , 未能親臨考究 , 故未知當年樹立的界石是否仍存在 , 惟有一處可以較易進入 , 即沙頭角的中英街 , 可從深圳方面進入(註1) 。 顧名思義 , 中英街就是當年中英兩國共管之地 , 邊界設在街中心 , 共設立八塊界石 , 上刻中文 [光緒二十四年 , 中英地界] 英文 [ANGLO CHINESE BOUNDARY 1898] 及編號 。
(註1) 需要申請禁區通行證 , 本港亦有旅行社辦團往遊 。
海界 – 新界東南西三面皆以海為界 , 當年英國租借新界 , 與清朝簽約 , 東以東經 114°30’0” , 南以北緯 22°9’0” , 西以東經 113°52’0” 為界 。 但在海上不可能立石 , 惟有在最近的陸地上樹立界石 , 標明經緯度 , 立石時間皆為 1902 年。
西界的兩塊界石 , 都設在大嶼山 , 分別為大澳附近的 嶼北界碑 , 及狗嶺涌的嶼南界碑 , 這兩塊界碑 , 都鄰近郊遊路徑 , 而港府亦設有資料板介紹 , 很多行友都已遊過 , 無需我再作詳述了 。
除了這兩塊界碑外 , 原來還有第三塊 , 是標示東界的 。 東經 114°30’0” 位於大鵬灣外海 , 沒有任何島嶼 , 英國人惟有在大鵬半島的南端大鵬角 (英文名 Mirs Point ) 岸邊樹立一塊界碑 , 型式與大嶼山上的一樣 。 但那裡是中國領土 , 英國人其實是越界操作 , 所以他們轉身一走 , 界碑便給村民破壞 , 推倒下海邊了 。 百多年來無人注意 , 直至2007年4月 , 才被深圳當局發現 , 考證為香港界碑 , 現存放在深圳市大鵬鎮 大鵬古城博物館 內 。 見下圖 1 , 2 , 3 。
而南界便沒有任何界碑了 。
有一點要在這裡澄清 , 就是上述的三面海界 , 是當年 (1898) 中英兩國的定界 , 到1984年中英談判時 , 已同意修改1997年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界線 , 所以現在的地圖上 , 特別行政區界線有所不同 。 而地圖上的經緯度亦與當年有偏差 , 以致 嶼北界碑 及 嶼南界碑 都並非位於現時標示的東經 113°52’0” 。
1. 大鵬古城博物館內的界碑
- 大鵬界碑 嶼北界碑 及 嶼南界碑 比較
還有另一點值得一提 , 當年西面海界的定位 , 令大澳至分流以西一帶的海域 , 位於香港領域以外 , 香港水警不可執法 , 變相成為走私漏洞 , 而從中環往大澳的小輪 , 亦要懸掛英國旗 , 方可駛出港境 。 現在特別行政區界線已修改 , 再沒此情況出現 。
3. 大鵬界碑碑文拓本
城界 – 城 是指 維多利亞城 , 亦即現時中上環一帶 。 時為 1903年 , 港府劃定了 維多利亞城 的範圍 , 並於圍繞城區的東南西三面 , 樹立了六塊界石 , 上刻 [CITY BOUNDARY 1903] , 界石由東至西位於 :
1. 黃泥涌道 ; 2. 寶雲道 ; 3. 舊山頂道 ;
4. 克頓道 ; 5. 薄扶林道 ; 6. 域多利道 。
這六塊界石就在市區內 , 很容易找到 , 各位行友可以來一次 [市區尋寶] 遊 !
附上的圖片4 , 5 , 6 可給你一點提示吧 。
原來 , 除上述六塊界石外 , 還有另一塊形狀略為不同的 維多利亞城 界石 , 位於 大潭副水塘 水壩附近 , 大潭水塘道路邊 , 界石上刻字已模糊不清 , 隱約可見 [VICTORIA] 及一行中文字 , 明顯與其他的城界石不同 , 其高度亦比上述六塊界石高逾一米 , 至於其歷史及樹立年代 , 有待進一步考證 。
見下圖 7 。
- 黃泥涌道城界
5. 舊山頂道城界
6. 薄扶林道城界
7. 大潭水塘道城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