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畫裏的鄉村—蘇家圍(下) 朱石年
蘇家圍附近又有座「義峰蘇公祠」,他就是在明朝中葉開發「義合墟」三位創業人之一。
義峰蘇公祠比東山蘇公祠晚建四十年。四百年前蘇氏三個義字輩兄弟義軒,義居和義峰開發墟場,取「合水」與義字輩之意,冠名「義合墟」。本來鵝卵石兩邊都是商舖,由於一出來就是東江黃金水道,當年這裏商業是相當發達的,不幸於1964年被洪水冲毀,現在只留下這令人回味的古道和一塊「義合古街」的木牌。
義峰蘇公祠的一副對聯是:「 眉山開奕葉 合水衍支流 」。
眉山,是指蘇東坡出生在四川的老家;合水蘇家圍現有四十三户,住上二百多人,最低輩分是百字輩,屬蘇東坡後代第三十五世。
蘇軾生於1036年,到二零零零年代計,九百七十年傳三十五代,平均一代人約二十七年。
筆者太祖文公朱熹,生於1130年,比蘇東坡晚九十四年,我屬文公的第三十二世孫,八百七十年來,每一代也是二十七年,何其巧也? 朱文公說過: 每隔三十年就要修譜,古人以三十年為一代,是合乎邏輯的,雖相去亦不遠矣。
祠堂神位面,前掛有一盞大花燈,據說是這條村生了兒子的家人在來年的正月十三舉行點燈儀式掛上去的,點燈即是添丁的意思,儀式結束後就把新生兒的輩份和名字記入族譜,封建時代重男輕女,女兒是没有此殊榮的。
盛會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蘇圍大門貼張蘇家子孫大合照,旁邊寫;「 蘇氏宗族八百眾 」,是今年上元節從外地回來飲春酒時拍下的。故又在門聯兩旁,用紅紙加多一副對聯:「花燈輝合水 春酒醉眉山 」。 圍頭人擺酒,都係大碗酒大塊肉,離鄉別井的親人,久別重逢,敍天倫之樂,昔時賢文也寫;美不美,鄉中水? 親不親,故鄉人?
蘇東坡喜歡吃肉;(據說東坡肉,即客家扣肉,是他老人家研究出來的),但他更喜歡竹,所以蘇家圍的人也繼承先人的傳統,在村子的周圍都種上翠竹,清風徐來,搖曳生姿,環境倍覺幽美,記得坡翁一首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後有好事者狗尾續貂,添兩句於後: 若要不瘦又不俗,最好竹笋炆豬肉。坡翁泉下有知,其必拈髯微笑曰:孺子可教也。
蘇東坡既好食肉,又無酒不歡,所以他的後人也在村裏開了一家「客家娘酒坊」。
夕陽舍北,流水溪東,雙扉盡敞, 一帘當空,我們離遠已望見一支「酒」字紅旗,迎風搖展,酒家娘送上黃酒一杯,其味香醇,水村山郭,別具流風,門前,貼有一張照片,寫蘇東坡與客家娘酒的不解之緣。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嚐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村頭巷尾,有塊木牌寫: 東坡食府,李斌兄和河源鄉情報編輯,帶我到村內一間食肆,吃了碗豆腐花和番薯糖水,既解暑,又止渴,還勝過乾隆皇下江南時吃的珍珠粥,這間小店,八仙枱櫈,曲檻回環,勝景當軒,清風入牖,當爐紅粉,笑臉迎人,令人懷: 寄游踪於當日,傳韻事於斯樓之感!
最令人遺憾的是祠堂正樑懸掛的牌匾,本來有六十三塊,不幸於文革時被燒去六塊,現存的三塊,是從豬圏及當床板幸存下來的,學府頒賜的牌匾,能有六十多塊,可見得當年蘇家學風是非常昌盛的。
蘇家圍客家村,位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離河源市二十六公里,北臨東江,南依久社河,河梅高速公路從蘇家圍的東南面經過,交通方便。
蘇家圍是蘇東坡后裔聚居的圍村,山環水抱,阡陌縱橫,袅袅炊煙,雞犬相聞,被譽為南中國畫裏的鄉村,對此良辰美景,亦足令人發思古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