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長城印象系列 - 西北長城印象(二)

10.鎮北堡在今天成為中國西部的電影基地。
9.賀蘭山岩畫博物館。
8.位於黃河與賀蘭山之間,明朝期間興建的
長城防禦工事鎮北堡。
7. 內容豐富的賀蘭山岩畫。
6.賀蘭山懸崖峭壁和山坡洪積扇山石一景。
5. 位處賀蘭山東麓之西夏皇陵博物館。
4.皇陵墓園內的陵塔土坯。
3. 寬敞大道引領遊人前往西夏皇陵墓園遺址。
2. 長城殘垣一瞥。
1. 三關口長城依寧夏邊境賀蘭山山脊而建。
長城印象系列

西北長城印象(二) 區惠琴

長城今猶在 遺蹟話滄桑


煙雨淒迷三關口


我們身處賀蘭山一處缺口。灰濛濛的天空灑落着毛毛細雨,滲透着一絲絲的涼意。大伙兒手持雨傘,緩步在濕漉漉的沙土上,登上公路旁的斜坡工地。驀然,一段段殘牆斷壁的山脊,若隱若現的穿過雲霧顯現。此段長城牆體由夯土建構,從坍塌面的黃土石礫中可見夯土層叠痕跡和中心空洞,牆體已破損不堪。陰雨替長城蓋上了神秘的面紗,卻又替她增添了一份莫名的破落和蒼涼。


離開前,大伙兒抖擻精神,在楊忠民先生的帶領下,在三關口長城地段上,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起步儀式,並拍照留念。


歷史上寧夏的三關口長城地區曾受蒙古人多番擅闖,向居民搶掠,幸未發生戰事。現在此段三關口長城的身軀已被切開,她位處寧夏和內蒙古的交界地,缺口已成跨省公路通道。公路口左右兩方仍隱約看到長城在山嶺上的延伸遠方,路口前方豎立着兩省界碑。

今天,在這條公路的前方,工人正冒雨進行闢路工程。


西夏皇陵展滄桑

我們來到西夏皇陵博物館,它位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賀蘭山之東麓。博物館的造型別致,白色的外牆襯托著屋頂的五座亭台和八角尖頂,屬典型西夏建築風格,館內陳展介紹了西夏皇朝的興衰與文化。館旁左方的一條寬敞大道引領遊人前往皇陵遺址。


歷史記載,西夏皇朝(公元1038-1227年)由黨項族人李繼遷建立。黨項族是北方遊牧民族武羌族之一支,原姓拓拔。在唐貞觀(公元634年)戰敗後歸附唐朝,被御賜李姓,封為定難軍,建立夏州地方政權。北宋朝(公元960年)歸附宋朝,被御賜趙姓。當時黨項族首領李繼遷統一黨項、羌各部,為西夏立國奠定基礎。在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死後,李元昊在1031年即位。他進行一系列改革,改姓嵬,主動奪取凉州(武威)、瓜州(安西)、沙州(敦煌),全佔河西走廊。李元昊在1034年開始,在沿宋邊境修築300多處長城堡壘。李元昊在1038年正式建立西夏,自立為皇。最後宋仁宗迫不得己,册封他為西夏王。李元昊仿宋朝訂定管治制度,設立律法,製造錢幣,創黨項文字。在他的領導下,西夏疆域擴濶,東臨黃河,西至玉門關,北至大漠,與宋、遼(金)形成足鼎立的局面。然而,這個稱霸河西走廊兩個世紀的王朝,最終被蒙古大軍所滅。


陵園面積50平方公里,背北朝南,陵台偏西,內有9座帝陵和250座陪葬墓。陵園外圍築有4座角台以示兆域,域內建左右對稱的鵲台和碑亭。陵城內建有献殿、墓道和陵塔。陵墓像一座高塔,墓室位於陵塔前地下。


今天,這片曾被蒙古鐵騎蹂躪,被風雨磨礪近千年,廢墟般的皇陵遺址,在灰濛細雨的大漠中無語的佇立着,盡顯蒼凉。它向人們述說些什麼?我在想。


賀蘭山岩畫博物館

賀蘭山主峯海拔3556米,綿延250公里,寬15-60公里,東西走向,位於銀川向西30公里,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的界山。賀蘭山共有48個山口,1960-80年間,當地居民陸續在 其27個山口內發現岩畫,分佈在東麓山口兩側的懸崖峭壁和山坡洪積扇的山石上。


岩畫是鐫刻或繪製在石頭上的畫,是世界性的藝術語言。賀蘭山岩畫內容豐富,八成題材展示多款奇形怪狀、神秘詭譎的面具和人像,蘊含着圖騰崇拜、神話傳說和原始信仰的內涵。其他題材包括野生動物、遊牧部落的生活場景。


賀蘭山岩畫的風格雄渾豪放,造型粗獷有力、剛健洗練、豪放蒼勁。賀蘭山最早的原始居民是戎人,他們是岩畫的創作人。後來的匈奴、鮮卑、月氏、突厥、黨項、蒙古等民族繼承了岩畫藝術的傳統,利用石器、骨器、金屬等工具在石頭上鑿刻岩畫,令中國成為世界岩畫發祥地之一。


銀川世界岩畫博物館落成於2008年7月,展品內容豐富,包括世界各國的岩畫複製圖片和文字資料。場館內,觀眾可以欣賞到早期人類的生活痕跡,岩畫上生動描述人物、動物、人面、太陽、手、狩獵、畜牧、舞蹈、繁殖、戰鬥等造型。觀眾在這個人文景觀和藝術畫廊中與遠古人類的心靈相會。


電影基地鎮北堡

明朝年間,政府加强軍事防禦,一方面在西北修築長城,一方面在黃河到賀蘭山之間的狹長地帶修築關隘,抵禦蒙古騎兵的侵擾。從地形險要的中衛縣勝金關南路開始,自南向北形成了堅固的軍事防禦體系。當年的南路有10個關隘,北路有4個, 北路中的「鎮北」 邊防戌塞,就是今天的鎮北堡。


在1739年鎮北堡曾被地震所毀,於1740年重建。今天,它已成為國內著名的電影拍攝基地,不少國內受歡迎的影視節目均在此地取景。

(待續)

參考書籍:〈走遍中國:甘肅寧夏〉中國旅游社出版(2007)

〈發現岩畫〉李祥石著 寧夏人民出版(20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