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泉州歷史學習考察團後記


泉州考察團後記(一)           區惠琴

二零一一年六月三日至六日,五十多位朋友參加了一次由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泉州歷史學習考察團。這次旅程是由夏其龍神父策劃,並擔任嘉賓領隊。行程包括: 安溪清水岩、泉州開元寺、天后廟、李贄故居、東禪少林寺、狀元街、泉州灣古城陳列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伊斯蘭文化博物館、晉江博物館、世界伊斯蘭教的第三聖墓、 惠安縣回族祖墓、崇武古城、南安鄭成功陵墓等。
團友在六月三日早上九時半自香港機場出發,乘坐港龍航空班機直飛廈門高崎機場。在領隊小利和內地導遊吳存亮先生帶領下,大家展開了泉州歷史學習考察四天之旅。六月三日上午11時許,團隊抵達廈門。導遊吳存亮安排大家乘旅遊巴前往泉州西北方的清水岩。

經過接近個小時的車程,我們進入安溪西北部的蓬萊山,車子在婉蜒的山路上拐彎前進,大半個小時後,海拔767米的清水岩高峰在前方清晰可見。千年古剎清水岩背靠獅形龍脈,在500米處依山而建,面臨深壑,遠處蓬萊盆山環合,登巔遠眺,殿宇崔嵬,風景幽雅。清水岩淩空欲飛的屋簷,富閩南建築特色。
安溪自建邑起始,就是閩地重鎮,當地閩南文化特色濃鬱。據相關史料記載,佛、道兩教傳入安溪始於唐代,至唐末,二教在當地已擁有大批宮廟寺院。位於安溪縣城西北蓬萊山的清水岩便是體現佛、道二教特色的廟觀。蓬萊山的奇峰聳秀,怪石嶙峋,鳴泉清澈,岩壑幽奇,古木奇樹參天。
閩南地區的清水祖師陳普足曾在這裡修煉,並圓寂於此。清水祖師生前是北宋時期的名僧,圓寂後被奉為神僧,在閩南和台灣以及東南亞地區有眾多的信奉者。 
千年古剎清水岩的古跡建築異常精彩,主要包括寺廟建築和摩崖石刻。其中蓬萊祖殿依山臨壑,呈獨特的“帝”字型結構,樓閣連綴,氣勢恢弘。相傳共有99間房子,面積達3200平方米。整座建築紅墻綠瓦,裝飾精美,最能體現閩南特色的是淩空欲飛的屋簷。清水岩有摩崖石刻、碑刻等共二十多方,時間從宋代至今,書體有楷、篆、隸、行,不乏珍品。
沿途細看清水岩依山的建築,不禁感到古代工匠建築技術的高超,令團友由衷讚歎。清水岩古剎依山而築,建築結構嚴謹,一絲不茍。它是怎樣建築起來的? 想像千多年前的信衆,他們在農閒時間參與建築,不計報酬,從老遠地方經長途搬運來大量的巨石木材,又從山下搬到500米的山上,其中建寺過程的艱巨和危險,可想而知。 然而,當年信衆對清水祖師的尊崇和愛戴,感佩他對地方的貢獻,包括造橋鋪路、治病、求雨,解決旱災等。透過清水岩的修建,我們今天可以聯想得到。清水祖師在安溪當地的民間信仰中,委實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午四時,我們離開離開清水岩前往目的地泉州市。泉州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東方第一大港,宋元時期繁華的都市。 個多小時後,車子進入泉州市區,放眼看去,老城區路旁樓房普遍不高,是赭紅色的,紅瓦紅牆紅地磚,雕花裝飾遍佈。進入商業區, 騎樓相當普遍,街道不寬闊,卻窄仄有度,適合步行,小巷子超多,南方樹木繁茂濃鬱,摩托車在人行道上擠擠挨挨,表面上似乎有點亂騰騰,卻滿溢生活的熱力活色。抵達華僑大廈已是黃昏了。華僑大廈位處文廟廣場側,氣宇軒昂的府文廟,體現“海濱鄒魯”的文採風流,四週環境古色古香,晚上泉州市民不少在此散步瀏連,十分熱鬧。(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