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長城印象(七)
張掖市和明長城 區惠琴張掖市是河西走廊著名的歷史文化城市,它受惠於最大的內陸河──祁連山支流黑河的灌
溉,成為河西走廊最富饒的地區,素有「金張掖」之稱。張掖城西南40公里有座甘浚山,山下有甘泉一眼,所以張掖古時又叫甘州。張掖南邊的祁連山裏住有裕固族的遊牧部落,牧區內建有享負盛名的「馬蹄寺」。可惜由於行程時間有限,我們今次未能遊覽張掖市的文化景點,只能留在日後有機會再看吧。
我們抵達在張掖市山丹縣,今天的考察重點是長城遺址。早上十時,山丹縣長城陳列館的韓建成館長與我們會面,雖然韓館長因接受一個腳部小手
術出院不久,行動有點不便,他仍熱心的向我們介紹:「張掖市位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黑河流域,在西漢是一個重要驛站。山丹縣海拔2000多米,古稱刪丹,屬張掖市管轄。人口約有20萬,以漢族為主。」 他接著說:「大部份的萬裏長城都是「夯土版築」的方式以黃土為原料修築的。 山丹縣的明長城也是用「夯土版築」的方式修建的。當年,為使長城堅固,築城者先開挖基槽,把槽底夯實後,鋪一層土,夯實;再鋪土,再夯實……逐層鋪築,直到所需高度。夯土層厚度一般在十到二十釐米之間。這些黃土夯築的城牆,經歷了四百多年的風雨侵蝕,仍能保存至今天。 張掖的明長城修築在明中葉嘉靖年間,即1547-1548年,目的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同時在明中葉的百餘年間,明王朝在西起嘉裕關東至鴨綠江的長城全線分為九個防守區,建立九個長城重鎮,又叫「九邊」或「九鎮」。每鎮約有士兵10萬。山丹乃至整個河西走廊明長城及其防務屬甘肅鎮。長城綫上的軍事險要設關城和隘口,城堡則為長城城防體系的基本單位,統兵百人守護。」
山丹縣峽口古長城
上午,韓建成館長帶領我們參觀峽口古長城,它地處312國道邊老軍鄉,穿行於河西走廊
最狹窄的地帶,南面的祁連山和北面的龍首山之間。峽口古長城以北是蒙古的阿拉善高原,以南是歷代屯墾所形成的村落和穿行其間的絲綢之路。在此,漢、明長城穿行橫亙,蜿蜒近百里,它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段土築長城,現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峽口」的峽穀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道天險。峽口城堡設立於1574年,為昔日絲路重要驛
站,作為駐軍的兵營,傳遞緊急軍情報告的基地。在峽口村北面一直往西而去,城堡就傍著長城。因古道穿城而過,所以城開東西二門,二城門外有甕城,城內中央有一幢過街樓,是標誌性風水建築。今天,峽口城堡內為峽口村,有居民110戶,人口約600人。我們在村內路上走著,看著,遇上數個稚氣小童在嬉戲,和耆老村民休閒的坐著,起初他們好奇地打量著我們這羣陌生人。不久,隨著我們的主動友善的交談,小童們都簇擁著和大夥兒合照。
聽說,從前整個峽口城堡的黃土夯築牆體外面都是磚包的,後來村民們修自家的屋院時,陸續從城墻上拆磚,最後竟將諾大一座城墻的磚給拆光了!
正午前我們離開峽口村,在天色灰濛下回望村子的城牆,它默然佇立戈壁灘上,顯得有
點破敗而荒涼。 然而,村民真摯的笑容,淳樸的風範,卻為大家的心底帶來一絲絲的溫暖!
新河驛長城──曠野裏的長城博物館
下午,大夥兒前往新河驛長城參觀。新河驛東接峽口驛,西達山丹縣,縣志記載:新河驛站
人員、馬匹和牛的配額與峽口驛和山丹驛相同。峽口和新河之間的古道基本呈直線形,古人稱之為「大路」。
汽車在山丹縣城東20公里的312國道2646里程碑處停下。下車後,我們環視四週,極目而視,發現此處是古長城和黃土高原自然風景的結合。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漢長城,400多年的明長城,合體組成的地貌展現我們眼前。韓建成館長說:「2000多年漢軍為抵禦匈奴,在長城一邊挖掘濠溝,溝內地面鋪上細沙,從監察步印可查知路過敵方人馬數目。1600多年後,明軍在漢長城位置後退百米另建夯土長城作防禦工事。雖建築年代不同,但這兩條長城長度走向一致,相互平行延伸,在山丹縣境內,以龍首山起始,蜿蜒連綿近百公里,蔚為奇觀,實屬罕見。它們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夯土長城。被專家譽為『露天博物館』。」
煙雨淒迷焉支山
我們在淒風苦雨下乘車遊覽焉支山。個多小時的路程後,車子已進入森林公園進口。天雨
後沿路林蔭青蔥翠綠,空氣特別清新,大夥兒精神為之一振,抖擻精神瀏覽雨林景色。
焉支山東西長34公里,南北寬20公里,位處河西走廊武威盆地與酒泉張掖盆地之間的山地,屬祁連山餘脈。山體成東西走向,西北坡較平緩,四週多山前沖積扇,為走廊高平原部份。主峯海拔3976米,山頂陽坡保留有十多萬畝的天然松林、園柏、白楊和灌木林屬柳科植物。河西走廊的兩大內陸河──石羊河、山丹河(古弱水之上游支流)以焉支山為分水嶺。今日,焉支山已被開闢為森林公園,夏秋季節,遍開火紅的山丹丹花和各種花草,爭妍鬥麗,吸引遊客前來觀賞。
西元前121年,漢朝的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萬餘大軍,於焉支山下驅逐出久盤此地的匈奴。
古籍記載:匈奴哀而歌日:「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自此,焉支山一直是國家繁殖軍馬的基地。今天,山丹仍享有「中國最大的天然牧馬場的稱號」。
西元609年隋煬帝曾在焉支山建築夏宮,並在此地接待過西域27國使節。唐詩人李白首
到此地,留下膾炙人口詩篇〈幽州胡馬客歌〉和〈塞上曲〉。聽,昔日的長城向我們講述了多少或淒涼,或悲壯的故事!
(待續)
參考書籍:
1.〈河西走廊──邊塞 古道 祁連〉陳淮著
2.中國河西走廊 邵如林著 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