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西北長城印象(三)

中衛長城風光美 區惠琴

世界奇蹟沙坡頭



中衛縣
中衛縣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騰格里沙漠前沿,面積達1.7萬平方米,人口約30萬。中衛的空氣
乾燥,日照強烈,日光可用來發電。歷史上,中衛曾是一個風沙遺害極嚴重的地方。今天,沙漠化問題仍然嚴重,然而由於治沙技術的研發成果,中衛已變成一個宜居之地。它盛產枸杞、紅棗和珍珠米。附近香山屬祁連山餘脈,該地盛產香甜味美西砂瓜,2008年被選為北京奧運大會指定食品,供嘉賓和運動員享用。中衛縣亦出產陶土、石膏和炭西煤。

下河沿長城
下河沿長城位於中衛縣黃河邊上的河鎮景內。大伙兒先攀登山脊,觀看牆垣四周。牆垣山體因
飽受自然力量風化,夯土層已剝落損毀。牆垣背面下方見三數窰洞,中央互通,為牧羊人開挖作休息和風雨避難的地方。眺望兩邊長城依山而走,中部已被切割,留出百餘米寬敞大道,傳言因地方發展需要而被破壞。及後,大伙兒登上另一矮小山崗觀賞興隆寺遺址。此處地勢不高,俯瞰前方腳下黃河虫宛蜒流過村莊,平原在望,風景怡人。

小湖崗長城
黃河水滔滔,滾流船邊過。一瞬間,大伙兒已隨車登上水渡橫過黃河渡口,向小湖崗長城進發。
旅遊車穿過樹林小徑,小湖崗長城,又稱四方堆長城在望。牆垣四周呈方形,外貌結構完好。大伙兒沿着一條失修鐵梯小心翼翼登上城頂的高台,瀏覽四周景色。四周是廣闊無邊的黃土地、綠油油的田野平原,一片蕭瑟秋色,盡收眼底。

沙坡頭
沙坡頭古稱「沙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位於騰格里沙漠東南面,東距寧夏中衛城區16公里, 屬荒漠和草原的過渡帶,存有綿延100多公里的秦、漢長城遺址。沙坡頭的自然環境、地質和地貎獨特,黃河在這裏拐了大彎,變得温柔寧靜。雄渾壯濶的沙海和黃河親密邂逅,形影相隨。茫茫的騰格里沙漠中,散佈着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和綠州,蒙、回、漢人民世代游牧和耕耘在這浩瀚的沙漠邊緣。

一直以來,中衛縣沙坡頭地段的風沙特別厲害,每年沙塵暴發生的次數頻繁。沙丘的高度從幾米到幾十米。風速強大時,沙丘迎風面的沙粒就隨風移動,從沙丘的底部移到頂部。春天,四、五月間的禾苗常被連根拔起。抵禦沙塵暴的方法是培植防護林,減少風的力量。 自1950年開始,中衛縣人民大力響應國家號召,開展植樹造林和防風固沙活動。男女老幼扛着簡陋勞具,挑着水桶,背着楊、柳、榆、槐、沙棗等樹木幼苗走進沙漠,植樹造林。幾年後,一條長50公里,寬數百米的綠色林帶在沙坡頭黃河岸邊到中衛沙漠邊緣出現了。

六十年代,包頭至蘭州鐵路從銀川到蘭州路段的建築計畫展開,火車要經過騰格里沙漠。1954年國家鐵道部門特在沙坡頭成立中國第一個沙漠科學研究站,進行固沙造林工程的研究。經過多年艱辛嘗試和努力實驗,終於創出了「麥草方格」固沙法,展開有效的治沙工程。鋪天蓋地的麥草方格和沙生植物結成的金色巨網,把無數高大、起伏的流動沙丘實實地罩住。網格內綠樹參差,碧草叢生,色彩繽紛的小花盛放。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終於在1958年8月正式通車。
(待續)

參考書籍:〈走遍中國:甘肅寧夏〉中國旅游社出版(2007)
〈沙坡頭世界奇跡〉楊兆興編 中衛市委宣傳部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