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地球之友主辦 -- 《綠野先鋒2010》植樹遠足挑戰賽 《綠野先鋒》是一個集「植樹 + 遠足比賽」於一身的活動。邀請不怕辛苦、喜愛 樹木的朋友一起參加。活動要求參加者在六小時內,揹起樹苗和工具,完成種植30-50 棵樹苗及10-13公里的遠足路程,體驗平日植樹工作人員之辛勞。在淺嘗植樹之艱辛 後,參加者亦將對植樹及防止山火的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踏入第6屆,綠野先鋒繼續負起綠化山頭使命,並將防止山火及愛護樹木的環保信息宣揚給大眾。有信心接受這個艱巨挑戰的讀者請於2月下旬留意地球之友網頁:www.foe.org.hk 查詢:2528-5588
2.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香港地質公園於2009年9月由國家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評定符合國家地質公園評審標準的要求,並由全體委員通過正式成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港府現透過國家將香港地質公園申報為世界級地質公園。
香港地質公園佔地5000公頃,共有兩大園區八大景點,在西貢火山岩園區及新界東北部沉積岩園區內,包括糧船灣、橋咀洲、果洲群島、由橫洲與火石洲和沙塘口山組成的地區、東平洲、印洲塘、赤門及赤洲景點。環保署指,政府會投放足夠資源管理香港地質公園,包括進行管理、規劃、教育、推廣、科研及與世界各地的地質公園進行聯繫等工作。除基礎配套外,地質公園亦會增設三條地質步道及語音導賞系統,並透過旅遊事務局和旅發局,向本地及海外推廣香港地質旅遊。
漁護署已翻新西貢蕉坑的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郊野館,及西貢北潭涌郊野公園遊客中心,以介紹地質公園,並開設地質教育中心。
世界地質公園委員會主席楊祥利稱,正與中大及武漢專家進行研究,將馬鞍山礦場遺址發展成香港礦山公園,沙田區議會地質公園工作小組在下個區議會財政年度,計畫邀請專家到白石陸 山甲 進行研究,冀善用白石陸 山甲二十公里土地,打造成香港地標之一,繼而將香港地質公園推展至世界級。
香港地質公園開幕禮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三日正式開幕,由行政長官曾蔭權主持開幕典禮。其他出席的主禮嘉賓包括國家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司司長關鳳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國際專家委員會成員Ibrahim Komoo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榮譽委員會成員Wolfgang Eder博士、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黃志光、旅遊發展局主席田北俊、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主席譚鳳儀教授及香港地質公園專責小組召集人詹志勇教授。
典禮上同時宣佈,香港國家地質公園與中國溫州市雁蕩山國家地質公園、日本系魚川世界地質公園、英國里維耶拉世界地質公園及澳洲卡納文卡世界地質公園,建立姊妹公園合作關係,宣傳地質公園。
地質導賞及地貌行活動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導賞活動由2009年11月29日至2010年3月28日期間舉行,逢周日及公眾假期(農曆新年假期除外)免費供市民參加。路線會包括西貢火山岩園區及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之導賞團的所有名額已滿。 2010年2月至3月的導賞團將於1月4日開始接受報名)
網址:
3. 九龍城龍津橋出土保留
考古學家去年去年中在啟德發展區的探坑內發現龍津橋的一些石板,經進一步發掘,全長超過二百一十米的龍津橋,大部份被尋回。據了解,當局將於日內與古物諮詢委員會討論龍津橋保育問題,進行公衆諮詢活動,為研討保留該歷史遺址集思廣益。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成功掘出的逾百米龍津橋遺址,共分為十多段,結構頗為完整,除一些木製部份外,大部分石製構件仍然存在。
建於一八七三至七五年的龍津橋,昔日用作連接九龍寨城正門與海岸的一個登岸碼頭。消息人士坦言,日後如要讓人登上龍津橋遺址感受昔日氣氛,需要慎重考慮,因橋身恐怕會遭到損毀,安全問題是考慮因素。此外,龍津橋在靠岸一端曾建有一個「接官亭」,位於九龍城樂善堂小學入口後面所豎立的一塊刻有「龍津」兩字的石碑,相傳被指是該亭所遺留下來的物件,當局考慮日後在區內設文物徑列該處為其中一個「景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