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雄鷹曾伴我飛(下)


雄鷹曾伴我飛 (下)              黃梓莘

義助弱質團隊

雄鷹》的服務精神,不僅止於自己團隊,更能推己及人,這種精神可謂發揮得淋漓盡緻。

 又是環湖綫。有次碰上大隊男男女女,人數逾百,非常龐大,都是皮膚白晳,談吐斯文的。女的還會穿上幼帶涼鞋,還會扶着母親大人來行公園似的,明顯不是慣常行山輩,怪而問之。果然是某教師團體搞的活動。這位搞手不知天高地厚,把這班弱質婦孺(姑且借用)帶到這種「不歸路」來,既缺乏中途退出路,亦無糧水補給點,他們不獨叫攰,更頻呼飢渴。最令人齒冷是把這班殿後大軍丟在荒野不理,逕自把專車開走了。就是《雄鷹》見義勇為,除施水濟口糧外,更把這大班求助無門的殘兵弱將,漏夜護送到大尾督,代召的士……。《雄鷹》真係得嘅。

大胡、細胡(舅父仔)領隊時的能放能收,功夫一流,使人折服。葉耀文(綽號葉師奶),熟悉鄉村古道,每遇岔口,總愛叫人買左買右,風趣生鬼。然而都少吓一個,少吓一個,只剩軍佬主席李國光,再而因病無法再撐,交給未成熟新手接棒。卒在一次燕岩溪,日探變黑夜行,一仆一碌…… 雖屬為軟腳族所累,主要還是主事者未加處理好。結果,這頭本來是一飛冲天的雄鷹,最後不知飛向何方,再沒有在山嶺上出現。


難忘的《雄鷹》行友

旅行隊的行友,來自四面八方,不似得教師會或職工團體,都屬同一行業。雖然每週不過見面只是一天,市井語言也實在叫人也實在叫人難以忍受,欣幸地遇上《雄鷹》,並且在這裏認識了後來一起都進入《庸社》的劉姓夫婦,不止談吐斯文,更難得喜愛逢山必上,連山崗仔也不放過,真的志同道合。可惜癌魔最後奪去這位太太的性命,投契的朋友又少一人。

還認識了一位資深而又愛鑽研探索的郭志標老哥(他比我年輕得多),談話有深度,寫文章有一手,還難得是他把我推薦到商報去,為旅行版一寫多年,更替商報開闢了境外遊的版面,也促成我後來因而出版了兩册境外遊記,再加一本境內遠足的遊蹤紀錄。他們都是令人回味的君子之交,不尚酬酢。

對一個旅行隊的印象好與壞,自行友和服務團隊開始;一間公司給顧客印象,自售貨員始;一間旅行社、航空公司的評價,自領隊和空中服務員始。公司或機構如是,推而廣之,國家亦何獨不然?

後記:《雄鷹》成立於1971年,1973年註册為社團,組織章程分設正副主席、司庫、活動、出版、聯誼等部,由幹事主理;後撤去出版部。《樂、善、恆、群》為宗旨,曾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務,並嘗試極力維持出版工作,惜人力及財力均有不遞,時刋時停,最後只維持單張面世。迄九零年代中,因人手致全面解體。今錦繡旅行隊是其餘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